嘈杂或食后。腐化酸臭。心中烦杂者。保和丸。
湿痰气滞。不喜饮食者。保和丸二钱。越鞠丸一钱和服。脉洪大者火多。二陈加姜汁炒山栀、川
连。滑大者痰多。导痰加芩、连、山栀。脉弦细身倦怠者。六君子加抚芎、苍术、姜汁炒山栀。
不应。合佐金丸。又有用消克药过多。饥不能食。精神渐减。四君子加白芍、陈皮、姜汁炒川连。
心悬悬如饥状。欲食之时。勿与饮食。常以枳术丸三分。抑青丸一分和服。中脘有饮则嘈。有宿
食则酸。故常嗳宿腐气逆咽酸水。亦有每晨吐酸水数口。日间无事。膈常如酸热者。皆中宫不清所
致。越鞠丸合佐金丸服最妙。妇人悒郁。多有此证。逍遥散下佐金丸。肾肝阴虚。不能纳
气归元而作嘈杂。嗳气。痞满。脉必涩弱。服补中、二陈诸药不效者。临卧用四神丸加川连。侵
晨用六味丸加沉香。
嗳气 嗳气皆属胃中窒塞。气不宣通。上迫而出也。然有饮食太过。嗳出如败卵气者。则当
审所伤何物而消导之。亦有胃弱不能克化而然者。此宜兼补兼消。不可纯用克伐也。
KT 胃中津气枯槁则KT 。若平时饮食常KT 者。为反胃之渐。不可不知。



<目录>卷九\杂门

<篇名>欠嚏

属性:经云。肾为欠为嚏。气郁于胃。故欠生焉。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振寒。善伸数欠。二
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
胃为二阳。肾为一阴。以胃虚气郁于中则为噫。肾虚经郁于下则为欠。内经虽以欠隶诸胃。
然必由少阴经气下郁。不能上走阳明。胃气因之不舒而频呼数欠。以泄其气。舒其经。若少阴气
不下应。胃气虽虚。郁上泄。则但呼而不欠也。
人之嚏者。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
金匮云。夫中寒家善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
不能。此人肚中寒。
中气虚寒。不能上温肺气。则善呼。不能下引肾气。则善欠。故呼欠。虽主胃气不舒。实缘
肾气郁伏所致。若中寒而加火迫津气。或风激水液。皆清涕出。纵由士虚不能御邪之故。设兼客
邪发热。而色和善嚏者。此表气尚强。逼邪
上走空窍也。亦有里虚不能拒邪而为下利者。知其人必有陈寒。无阳气以发越其邪。故欲嚏而不能也。
河间曰。嚏者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外风欲入而内火拒格。故
发为嚏。有嚏则风邪随气而散。不能入伤于经。是以伤风有嚏为轻。
石顽曰。内经金匮。虽有嚏欠之因。却无方药主治。守真以伤风有嚏为轻者。其人阳气和利。
虽有风邪。自能随气鼓散。可无藉于汤药也。于此有人素蕴湿热。加以客邪。鼻塞不闻香臭。服
细辛、辛夷等药百余剂。每当微风。即嚏不已。三嚏之后。清涕如注。脑户隐隐掣痛。诸治罔效。
因思金匮中寒家清涕善嚏之说。遂取钟乳专温肺气之品。助以人参温中。黄 实卫。鹿茸固髓。
黄牛脑和丸。空腹服三十丸。饵及两月。数年之病。随手而愈。



<目录>卷九\杂门

<篇名>身重(解)

属性:经曰。肝虚肾虚脚虚。皆令人体重烦冤。
身重多属于湿。宜用健脾行湿之剂。如除湿汤、渗湿汤、胃苓汤之类。虚人补中益气加羌、
防、茯苓、泽泻。随其攸利。仲景云。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夏月中风湿。
身重如山。不能转侧。消暑十全散加羌活、苍术。肾着身体重。甘姜苓术汤。
石顽曰。身重无非湿证。湿证多归重于脾土。为脾病是矣。又肾为水脏。肾虚则邪水用事。
故又主肾虚。至于肝虚。亦令人体重烦冤者。何也。盖肝虚则不能胜土。土无风气。亦必郁热上
蒸而为病矣。然肝则重于烦冤。脾则重于肿重。
肾则重于痿弱。不可不辨。
解 尺脉缓涩。谓之解 。又云。肾脉太过。则令人解 。肾气郁热。精不运而解惰。烦
热气乏不欲言。此肾经虚热有余也。河间用利肾汤大谬。宜虎潜丸、清燥汤之类。肥人夏月多此。皆湿热为患也。



<目录>卷九\杂门

<篇名>脱营失精

属性:石顽曰。尝读内经有脱营失精之病。方家罕言。近惟陈毓仁痈疽图形。仅见失营之名。究无
方论主治。故粗工遇此。靡不妄言作名。为害不浅。夫脱营者。营气内夺。五志之火煎迫为患。
所以动辄烦冤喘促。五火交煽于内。经久始发于外。发则坚硬如石。毓仁所谓初如痰核。久则渐
大如石。破后无脓。惟流血水。乃百死一生之证。是以不立方论。良有以也。其形着也。或发膺
乳腋胁。或发肘腕胫膝。各随阴阳偏阻而瑕聚其处。久而不已。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则上下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