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55-寿世保元-第178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r>水煎服。
一论小儿白口疮。黄丹、巴豆仁同炒焦。去豆用丹。掺上立已。
咽喉并口疮。我也有妙方。白矾两钱许。硼砂一钱强。咽痛用吹入。口疮蜜调当。一次 若不愈。再用保安康。
【目录】卷八\初生杂症论【篇名】重舌属性:一论重舌者。脾经实火也。小儿心脾有热。舌下有形如舌而小者。名曰重舌。及唇口两 傍生疮。

当归连翘汤
治重舌。

归尾 连翘 白芷(各三钱) 大黄(煨) 甘草(炙各一钱)
上锉。作二剂。水煎。食后频服。
一方。治重舌。用蒲黄涂之。
一方。用胆矾研细敷之。
一治小儿重舌、木舌。乃舌下生舌也。用三棱针于舌下紫脉刺之即愈。又宜竹沥调蒲黄 末。敷之舌上。
一治小儿绊舌。用布针舌下针数下。溏鸡屎一搽。即愈。
一治小儿绊舌。不语啼哭。用布针蘸桐油烧红针。下颏挨骨边。一针即已。
【目录】卷八\初生杂症论【篇名】木舌属性:一论木舌。乃舌肿硬不柔和。脾经实火也。

泻黄散
治木舌、弄舌。

藿香叶(七分) 山栀(一钱) 软石膏(五分) 防风(四分) 甘草(七分)
上锉一剂。水煎。不拘时服。
一治木舌。
百草霜 芒硝 滑石 上为末。酒调敷之。
【目录】卷八\初生杂症论【篇名】弄舌属性:一论小儿舌微露而即收。名弄舌。属心脾亏损。用补脾散补之。舌舒长而收缓。名舒 舌。乃 心脾积热。少用前泻黄散主之。兼口舌生疮。作渴饮冷。胃经实热。用泻黄散。作渴畏冷。
属脾经虚热。用四君子汤。食少作渴。或大便不实。脾胃虚弱也。用吐泻门七味白术散 若 午后甚者。脾血虚也。四物汤多加参、术、茯苓末。应用内伤门补中益气汤。大病未已。而 弄舌者凶。
弄舌微微露即收。得于病后最难瘳。出长收缓名舒舌。热在心脾不用忧。

补脾散
治弄舌。

人参 白术(去芦各一钱) 白芍(酒炒) 茯苓(各八分) 陈皮 川芎(各六分) 黄 (
盐炒) 当归(酒炒) 甘草(炙各四分)
上锉。每剂三钱。生姜煎服。
【目录】卷八\初生杂症论【篇名】牙疳属性:一论牙疳者。阳明之热也。小儿齿肿流涎。腮肿走马牙疳等症。

清胃升麻汤
升麻 川芎 白芍 半夏(汤泡各七分) 干葛 防风(去芦) 黄连(酒炒) 生甘草(各 五分) 软石膏(煨一钱) 白术(七分) 白芷(三分)

上锉。水煎热服。能漱口。即含漱而吐之。漱药不用白术、半夏。
一治小儿走马牙疳。一时腐烂即死。用妇人溺桶白垢。火 一钱许。入铜绿三分。麝 香一分半。敷之立效。

立效散
治走马牙疳。

青黛 黄柏 枯矾 五倍子(各一钱)
上药共为细末。用米泔水先漱口内。将药末掺入患处。
一论小儿走马牙疳。牙根臭烂。侵蚀唇鼻。先用甘草汤洗皮令血出。涂之。亦理身上肥 疮。但是疳疮。用之立效。

玉蟾散
蚵 。即虾蟆不鸣不跳者是。用黄泥裹。火 焦。二钱半。青黛二钱。麝香少许。黄连二 钱半。

上为细末。湿则干掺。干则香油调抹之。
【目录】卷八\初生杂症论【篇名】吃泥土属性:一治小儿爱吃泥土。乃脾虚胃热所致。面色青黄。或者虫动。此药皆治。若不急疗。癖 症生焉。

清脾养胃汤
软石膏 黄芩 陈皮 白术(去芦) 甘草 胡黄连 使君子 茯苓(去皮)

上锉等分。水煎。温服。或为末。放于饮食内。令儿服之。

黄金饼
治好吃泥土。

干黄土为末。浓煎黄连汁为饼。服之立愈。
【目录】卷八\初生杂症论【篇名】丹毒、赤游属性:一论小儿丹毒赤肿。风热狂躁。睡卧不安。胸膈满闷。咽喉肿痛。九窍有血妄行。遍身 丹毒。及痘疮已出未出。不能快透。或已出。热不解。急宜服。

消毒饮
牛蒡子 荆芥穗 防风 黄芩(各一钱) 犀角 甘草(各五分)

上锉。水煎。不拘时服。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

泥金膏
治丹毒赤游风。

阴地上蚯蚓粪、熟皮硝。蚯蚓粪三分之二。共一处研细。新汲井水浓调。浓敷患处。干 则再上。
【目录】卷八\初生杂症论【篇名】喉痹、乳蛾属性:一论小儿喉痹。会厌两傍肿者。为双乳蛾。易治。一傍肿者。为童乳蛾。难治。乳蛾差 小者 为喉痹。热积于咽喉。且麻且痒。肿绕于外。名缠喉风。喉痹暴发暴死者。名走马喉风。
后方
苏厄汤
主方。

桔梗(二钱) 山豆根(一钱) 牛蒡子(一钱) 荆芥穗(八分) 玄参(八分) 升麻(三分)
防风(八分) 生甘草(一钱) 竹叶(五片)
水煎频服。外用硼砂一味。噙化咽下。降痰消肿。

碧雪散
治咽喉肿痛。水浆不下。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