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治症同前。
黄连(姜汁炒) 黄柏(酒炒) 黄芩(酒炒) 槐花(炒) 荆芥 苦参(酒炒) 甘草(各一两)
为末,蜜丸。白滚汤下,米汤亦可。
槐花散
治如前症。
槐花(炒) 柏叶(矾水炒) 荆芥 枳壳(麸炒)
为末。每服一钱,米汤下。
苦参饮
苦参(三钱,酒炒) 甘草(五钱)
水煎。露一宿,空心热服。
槐角丸
治症同前。
黄柏(一两) 槐角 白芷 熟地黄(各五钱)
为末,糊丸。米汤下。
得效方
治便血,并痔疮脏毒,下血。
柿饼(十个,五个烧存性) 槐花(一两,炒) 乌梅(一两,饭上蒸熟)
乌梅捣烂为丸,白滚汤下。
单方 柿饼(烧灰存性,柿饼煎汤下,一钱效)。
脏连丸
治一切便血。
黄连(一斤为末)
用猪脏头粗,将连末装入,两头扎紧,煮熟捣丸,随意不拘引服、
止血三奇方
石榴皮(为末) 粪前下血,茄枝煎汤服一钱。
五倍子(为末) 粪后下血,艾叶煎汤服一钱。
茄蒂(烧灰为末) 粪中下血,米汤调服一钱。
【目录】中卷【篇名】疟疾论属性:经云∶夏伤于暑,秋必 疟。疟,犹言凌虐也。其名有五∶曰瘅、曰寒、曰湿、曰牝、曰牡。证候虽各不同,皆由 外受六淫之气,内为七情所伤,寒气客于腠里,痰饮积于胸膈。其症∶呵欠厥冷,口渴心烦,面色青黄,身体拘急,振 振而寒,翕翕而热。又曰∶风寒暑湿,邪从外来;饮食起居,邪由内作。盖暑邪与正气相搏,阴阳交争,互相胜负。邪 并于阳则热;邪并于阴则寒。阳胜则热多;阴胜则寒多;阴阳更盛、更虚则热大作。阴阳相离,故得汗而解。卫气昼行 阳,夜行阴,得阳而外出,故发于日;荣血夜行阴,昼行阳,得阴而内搏,故发于暮。古云∶一日一发,所感日近,为 易治。二日、三日一发,所感日深,为难治,未可据也。二三日一发,而反易治者,一日一发,用药难于治者。大法∶ 弦数则热,弦迟则寒∶风以散之,寒以温之;痰以涤之,食以消之。视症胗脉,随经取之。婴儿未食生冷,未冒暑热,
而疟者何也?因乳母抱持,解脱衣裳,不避风寒,邪入腠里,因而成疟。又有食积,日晡潮热,似疟非疟,当从消导。
宜细辨之。
截疟丹
治一切疟疾,日久不愈,用此截之。
上号黄丹(不拘多少,炒紫色)
端午用独蒜煨熟,捣烂为丸,桐子大。大人七丸,小儿五丸,三丸,柳枝、桃枝煎汤,露一宿,空心服。忌妇人、
鸡、犬见之。合药亦忌。
碧霞丹
治如前症。
东方甲乙木,巴豆肉 南方丙丁火,官桂 中央戊己土,硫黄 西方庚辛金,白矾 北方壬癸水,青黛(俱各研细)
各等分,五月初一日,各用纸包,按方位供于神前,端午日,用五家粽尖,捣为丸,桐子大。每用一丸,绵裹塞耳 内或鼻亦可,男左女右用之。
修合并用药,俱忌鸡、犬、妇人。
柴平汤
治疟如神,百发百中。
小柴胡(一钱五分) 半夏(八分) 人参(七分) 黄芩(一钱,酒炒) 甘草(五分) 苍术(一钱二分) 浓 朴(七分,姜汁炒) 陈皮(八分)
生姜五片,枣一枚,水煎,预期先服。初疟,加紫苏、干葛;食积,加神曲、枳实;痰甚,加枳壳、贝母;久不止,
加常山、知母,午前发者,加白术、茯苓;午后发者,加当归、川芎。忌腥荤,只吃稀粥,使胃气清也,否则无效矣。
柴苓汤
治疟热多寒少,兼治热泻。
柴胡(一钱二分) 人参 半夏 黄芩 甘草(各五分) 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生姜三片,水煎。久不止,加常山、知母、槟榔;口渴,加乌梅、干葛。
青脾饮
治一切疟疾。
白术 茯苓 青皮 半夏 草果 柴胡 黄芩 甘草(各等分)
生姜三片,水煎。
养胃汤
治疟,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温中快胃。
苍术(一钱) 浓朴 半夏 霍香 草果(五分) 人参 茯苓 陈皮 槟榔(各七分) 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水煎。
神授千金汤
治一切疟,无不神效。
陈皮(一钱) 茯苓(八分) 常山(酒煮) 半夏(各六分) 草果(半分) 甘草 槟榔(各五分)
生姜五片,水一钟,煎五分,露一宿,鸡鸣面东服,渣再煎服。
八宝饮
治疟如神。
青皮 陈皮 常山(酒煮) 草果 槟榔 浓朴 蝉蜕 甘草(各等分)
水酒各半煎,露一宿,空心服。
常山饮
治症如前。
知母 贝母 半夏 茯苓 甘草 人参 常山 浓朴(各等分) 草果(减半)
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露一宿服。忌妇人、鸡、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