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肉际百壮则止。足心者,在足下,偏
近大指本节际,不当足心中央也。(并出第十八卷中。通按,足心在足下近大指本节,即涌
泉穴也)



<目录>卷第八

<篇名>痰饮论二首

内容:病源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腑,结而成痰,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
间,漉漉有声,谓之痰饮,其为病也,胸胁胀满,水谷不消,结在腹内,两肋水入肠胃动作
有声,身体重,多唾短气好眠胸背痛甚,则上气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是也,
脉偏弦为饮,浮而滑为饮,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左右
侧卧,不息十二通,疗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又有不消,气排之,
左右各十二息。
疗痰饮。(出第二十卷中)
千金痰饮论问曰∶夫饮有四何谓。师曰∶有痰饮(一云留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曰∶四饮之证,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留
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过多,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其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凡心下有水者,筑筑而悸,短气而恐其人
眩而癫先寒,即为虚,先热即为实故水在于心,其人心下坚,筑筑短气,恶水而不欲饮,水
在于肺,其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于脾其人少气,身体尽重水在于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水在于肾,心下悸,夫病患卒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
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喜虚耳,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喜喘短气,支饮亦
喘而不能眠,加短气其脉平也,留饮形不发作,无热脉微,烦满不能饮食,脉沉滑者,留饮
病,病有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盘,咳嗽转甚,(一云辄已)其人咳而不得卧,引项上痛,咳

如小儿掣 状夫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大如手,
病患胸息上引,此皆有溢饮,在胸中久者,缺盘满,马刀肿有剧时,此为气饮所致也,膈上
之病,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恶寒,目泣出,其人振振身 ,剧必有伏饮,病患一臂不
随时,复转移在一臂,其脉沉细,此非风也,必有饮在上焦,其脉虚者为微劳,营卫气不周
故也。(出第十八卷中通按形不发作谓表无病状也)



<目录>卷第八

<篇名>痰饮食不消及呕逆不下食方九首

内容:病源夫痰水结聚,在于胸腑膀胱之间,久而不散流行于脾胃,脾胃恶湿,得水则胀,胀
则不能消食也,或令腹里虚满,或水谷不消化,或时呕逆,皆其候也。(出第二十卷中)
广济疗心头痰积宿水呕逆不下食,前胡丸方。
前胡 白术 甘草(炙各五分) 旋复花 豆蔻仁(各三分) 人参 麦门冬(去心各
六分) 枳实(炙) 大黄(各四分)
上九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空肚以酒下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再服,不利
。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热面炙肉鱼蒜粘食生冷等物。
又疗心胸中痰积,气噎呕逆,食不下方。
柴胡 橘皮(各六分) 茯苓(十分) 人参 麦门冬(去心) 鸡苏(各八分) 生
姜(二十
分) 槟榔仁(四分末汤成下)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七八里,进
一服,未瘥,三日更服一剂,以利为度。忌酢物生冷油腻粘食。(并出一卷中)
千金疗痰饮,饮食不消,干呕汤方。
泽泻 杏仁(去尖皮) 枳实(炙) 白术(各三两) 茯苓 柴胡 生姜 芍药(各
四两)
旋复花 人参 橘皮 细辛(各二两) 半夏(四两洗)
上十三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为三服。忌桃李雀肉大酢生菜羊肉饧等物。
又疗胸中痰饮,腹中水鸣食不消,呕吐水汤方。
大腹槟榔(四十枚) 生姜(八两) 半夏(半升洗) 杏仁(四两去尖皮) 橘皮(三
两) 茯
苓(五两) 白术(四两切)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羊肉饧大酢桃李雀肉等。(古今录
验同并出第十八卷中)
范汪姜椒汤,主胸中积聚痰饮,饮食减少,胃气不足,咳逆吐 方。
半夏(三两洗) 生姜汁(七合) 桂心 附子(炮) 甘草(炙) 茯苓 桔梗(各
一两)
蜀椒(二合汗) 橘皮(二两切)
上九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姜汁煎,取四升半,分三服,服三剂佳,
若欲服大散,并诸五石丸,必先服此方,及进黄 丸辈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