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邓评:以此与后案较量,有轻重浅深之不同。

  饮邪射肺为咳

  半夏 杏仁 干姜 北五味 白芍 炙草 茯苓 桂枝

  诒按:此治饮正法也

  秋冬咳嗽,春暖启安,是肾气收纳失司,阳不潜藏,致水液变化痰沫,随气射肺扰喉,喘咳不能卧息,入夜更重,清晨稍安。盖痰饮乃水寒阴浊之邪,夜为阴时,阳不用事,故重也。仲景云:饮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饮门,短气倚息一条,分外饮治脾,内饮治肾,二脏阴阳含蓄,自然潜藏固摄。当以肾气丸方,减牛膝、肉桂,加骨脂以敛精气。若以他药发越阳气,恐有暴厥之虑矣。

  肾气丸减牛膝肉桂 加补骨脂

  诒按:此案推阐病原,极其精凿。

  往昔壮年,久寓闽粤,南方阳气易泄。中年以来,内聚痰饮,交冬背冷喘嗽,必吐痰沫,胸脘始爽。年逾六旬,恶寒喜暖,阳分之虚,亦所应尔。不宜搜逐攻劫,当养少阴肾脏。仿前辈水液化痰阻气,以致喘嗽之例。

  肾气丸减牛膝肉桂 加北五味 沉香

  诒按:议论明确,立方亦极精当。

  邓评:牛膝本能纳降肾气,今反减去者,想为肾气失固,嫌其有滑泄之力耳。

  孙评:喘不得卧,徐批叶案,桂、膝二味是最要之药,细按亦是有理。此二案均去之未用,想因痰沫甚多,恐温摄则痰束于内,而喘反甚也。后遗精门有喘而危坐者加桂、膝,可知也。凡读书总须彼此对勘,方有进境,若徒恃高唱遥吟无益也。

  久遗下虚,秋冬咳甚,气冲于夜,上逆不能安卧,形寒足冷,显然水泛而为痰沫。当从内饮门治,若用肺药则谬矣。

  桂枝 茯苓 五味 炙草 白芍 干姜

  诒按:古人云:内饮治肾。据此证情,似可兼服肾气丸,以摄下元。

  邓评:拟加菟丝子、牡蛎、丹皮。

  肝风与痰饮相搏,内壅脏腑,外闭窍隧,以致不寐不饥,肢体麻痹。迄今经年,脉弱色悴,不攻则病不除,攻之则正益虚,最为棘手。

  钩藤 菖蒲 刺蒺藜 远志 竹沥 郁金 胆星 天竺黄 另指迷茯苓丸临卧服

  诒按:病属难治,而立方却周匝平稳,非学有本原者,不能办此。

  邓评,白术、茯苓、牡蛎等味,似宜参入用之。

  孙评:茯苓、半夏,是宜于入汤剂之中。

  肝阳因劳而化风,脾阴因滞而生痰,风痰相搏,上攻旁溢,是以昏运体痛等证见也。兹口腻不食,右关微滑,当先和养胃气,蠲除痰饮。俟胃健能食,然后培养阴气,未为晚也。

  半夏 秫米 麦冬 橘红 茯苓

  诒按:审察病机,以为立方步伐,临证者宜取法焉。

  邓评:至理名言。

  再增姜汁、竹茹,菊花,菖蒲根,似更美备。

  咳 喘 门

  风热不解,袭人肺中,为咳为喘,日哺发热,食少体倦,渐成虚损,颇难调治。勉拟钱氏阿胶散,冀其肺宁喘乎,方可再商他治。

  阿胶 茯苓 马兜铃 薏米 杏仁 炙草 糯米 芡实

  孙评,虚中夹实,须看其虚实兼顾之妙。

  邓评:用芡实者,想有遗精故也。

  再诊:青蒿 丹皮 鳖甲 茯苓 石斛 甘草 归身 广皮 白芍

  诒按:此正虚而兼感外邪之证,乃内伤挟外感病也。

  邓评:前方专治咳喘,此方偏理晡热,亦足见其掣肘矣。

  久嗽脉不数,口不干,未必即成损证。此为肺饮,郁伏不达故也。

  厚朴 煨姜 桑皮 杏仁 广皮 甘草 半夏

  诒按:此属饮寒伤肺,乃内因之实证也。

  邓评:聚饮之源,因寒因湿,鼓立方轻灵可喜,非老手不办之作。柳师所谓食古能化者,此之谓也。

  体虚邪滞,肺络不清,脉泫而细,幸不数耳。

  沙参 桑叶 杏仁 茯苓 马兜铃 贝母 甘草 p米

  诒按:案语得看病之窍,最宜留意。

  邓评:养肺不留邪,疏风不碍虚,用补肺阿胶法而剪裁之也。

  肺阴不足,肺热有余,咳则涕出,肌体恶风。此热从窍泄,而气不外护也。他脏虽有病,宜先治肺。

  阿胶 贝母 沙参 马兜铃 杏仁 茯苓 炙草 糯米

  诒按:此等证,虚实错杂。若粗工为之,或与疏散,或与补涩,均足致损。

  邓评:热从窍泄,故咳则涕出,气不外护,放肌体恶风。如此直断无疑,洵有卓识。

  肺病以中气健旺,能食便坚为佳。兹喘咳已久,而大便易溏,能食难运,殊非所宜。诊得脉象与前无异,但能节饮食,慎寒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