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气温
气热,治以温热。又曰∶东方之民治宜砭石,西方之民治宜毒药,北方之民治宜灸 ,南方
之民治宜微针,中央之民治宜导引按跷,然则从气所宜而治之,固可知也。至如岭南多瘴,
江湖多湿,山阴水野沙石之气,生病悉异,为治之方,安可一概,又况内经论一州之气,生
化寿夭各不同。则知地有小大。小者小异,大者大异,唯圣人能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目录>卷第四\治法

<篇名>平治

属性:昔人概举万病,亦颇有不治自愈者,盖欲药石无妄投,针灸无妄用,使五脏安平,不相
干扰,无恋卷怆囊之伪为也。姑摭一二证之,肝脉 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喑。不治自已,
心脉搏坚而长,舌卷不能言,其 而散者,当消环自已,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重身而喑,十月当复,阳厥之病要在夺食则已。是数者备见于经,苟能缘类而知,则不治
而瘳者,率皆了然于胸次,倘不察此,必以毒药攻其内,针石汤火铄其外。胶胶扰扰,力不
暇给,奚足以议平治之道。



<目录>卷第四\治法

<篇名>本标

属性:病有本标,治有缓急,知所先后,乃得其宜。凡言本标,其说有三,有气之本标,若六
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是也。有病之本标,若百病之生,或生于本,或生于标,或生于中气
是也。有治之本标,若取本而得,取标而得是也。三者虽若不同,要之皆以所因为本,所应
为标。是故有病伤寒者,因寒而得,即以寒为本,随其变传所在,或客于阳,或客于阴,即
以阴证阳证为标,以至风暑燥湿。饮食劳倦,喜怒忧恐,皆可类举。然邪气所伤,如风雨寒
暑之类,本自外至,腑脏生病,如喜怒忧惧之类,本由内生,及病成而变,有先表后里者,
治法皆当治其本,唯先病而后中满,及大小不利之病,则治其标,此无他,以救里为急故也
。故曰病非其本,中标之病,治非其本,中标之方,审究逆从,以施药石,标本相得,邪气
乃服,病者知此,则病以许治为本,治者能此。则治以适当为工,是以内经又言,病为本工
为标。



<目录>卷第四\治法

<篇名>通类

属性:治寒以热,治热以寒,工所共知也,治寒以热而寒弥甚,治热以寒而热弥炽,殆未察五
脏有阴阳之性,各因其类而取之耳,经不云乎,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假
有病热,施以寒剂,其热甚者,当益其肾,肾水既滋,热将自除,人有病寒,施以热剂,其
寒甚者,当益其心,心火既壮,寒将自已。此所谓察阴阳之性,因其类而取之也。经又曰∶
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于有无言求,于盛虚言责何耶。夫求者求其所以
治,与夫所以致益也,责者责其所当泻,与夫所宜补也,假有或热或寒,治须汗下。此所谓
有者求之,寒甚而热之,或不热,则致益其心,热甚而寒之或不寒,则致益其肾。此所谓无
者求之,假有心实生热,必泻其心,肾强生寒,必泻其肾,此所谓盛者责之,假有心虚多寒
,必补其心,肾虚多热,必补其肾。此所谓虚者责之,大抵五行之理,互有盛衰,而补泻消
长,在通其伦类而已。



<目录>卷第四\治法

<篇名>逆从

属性:病有小大,则以感于邪者。有浅有深,治有逆从,则以达于理者,有正有权,盖微者逆
之,逆者正治,此理之正也,甚者从之。从者反治,此理之权也。假有疾势未亟,要在折其
气而排去之,惟能知治寒以热,治热以寒,则相为制伏者,易为功。假有疾势过甚,要在顺
其性而调和之,惟能知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则气体相求者,得其宜,且逆者正治,其为制
伏,自有差数,从者反治,则一同二异,二同三异,又有从少从多之不齐。然则裁制方剂者
,固宜深思之熟计之也。



<目录>卷第四\治法

<篇名>奇偶

属性:阳数奇,阴数偶,善用药者,性理有畏恶,气味有薄浓,须其相当,然后合而服之,气
之高下,病之远近,证之中外,势之缓急,随宜致用,则所施无不当矣,古人有奇偶之制,
君臣赞助之意也。又有小大之殊,或单行,或复用,数止一二者,其制小,一三五而成者,
其制中,一三九而后备者,其制大,小则数多而气味浓,大则数少而气味薄,以奇治近,以
偶治远,顺阴阳也。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和阴阳也,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
急,治之常也,近而奇偶,必小其服,远而奇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