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洪浮而长,急宜辛凉退
热,加入芳香化浊,最忌羌防柴葛发表。腹痛者,秽浊也。勿认作寒,用温药。
连翘(六钱) 牛蒡子(三钱) 银花(六钱) 石膏(六钱) 广郁金(三钱) 藿香叶(三钱)
苦桔梗(六钱) 豆豉(三钱) 知母(二钱) 人中黄(二钱) 黄芩(二钱) 丹皮(二钱)
共为粗末,分六包,约一时许服一包。芦根汤煎,去渣服。
十九日 热稍减,脉势亦减过半,气分尚未解透,血分亦有邪耳!今用玉女煎加芳香法

麦冬(一两) 知母(三钱) 细生地(八钱) 郁金(钱半) 丹皮(六钱) 豆豉(一钱) 生
甘草(三钱) 元参(六钱) 生石膏(六钱)
煮成三茶杯,渣再煎一茶杯,每服一杯,分四次服。
二十日 幼童温病,热退七八,以存阴退热,为第一要着。
麦冬(二两) 生甘草(一钱) 细生地(八钱) 知母(钱半) 元参(两半) 丹皮(三钱)
头煎两茶杯,二煎一茶杯,三次服。
二十一日 热渐退,手心热特甚,阴伤之象,用存阴法。
大生地(五钱) 焦白芍(三钱) 细生地(五钱) 麻仁(三钱) 丹皮(三钱) 炙草(三钱)
沙参(三钱) 麦冬(六钱)
二十三日 幼童热病退后,一以存阴为主,最忌与枳朴开胃,黄芩清余热,医者诚能识
此,培养小儿不少矣。
焦白芍(五钱) 炒玉竹(二钱) 炙草(二钱) 麦冬(五钱) 元参(三钱) 沙参(三钱)
大生地(五钱) 丹皮(三钱)
陈氏 甲子年四月初三日 温病误汗七次,以致心阳受伤,邪入心包,神昏不语,膈上
之邪,仍然不解。非芳香化浊,能入心包者,不足以救之。
牛黄丸三丸,约一时服一丸。服后如神仍不清不语,再服二三丸。
前方用芳香开膻中,是治邪法。恐老年阴气告竭,自汗而脱,再用复脉法护阴,是固正
法。二更后服。
炙甘草(三钱) 生地(五钱) 丹皮(三钱) 白芍(三钱) 生鳖甲(六钱) 麦冬(六钱)
阿胶(二钱) 麻仁(三钱) 元参(五钱)
初四日 老年温病日久,误用风药过多,汗出伤津,以致大便坚结不下,口干舌黄,系
阳明
症,当下之。但气血久虚,恐不任承气。议增液汤,一面增液而补正,一面去积聚以驱邪,
增水行舟计也。
元参(两半) 次生地(两半) 麦冬(一两二钱,连心)
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不便再服,便后服前方一帖。
初五日 脉仍有力,舌黄黑,仍有宿粪未净,再服增液一帖。
元参(两六钱) 细生地(二两) 麦冬(二两)
煮成三碗,分三次服。
初六日 大便后仍用二甲复脉法,以复其丧失之真阴。
炙甘草(六钱) 大生地(八钱) 炒白芍(六钱) 阿胶(一钱) 麻仁(三钱) 麦冬(八钱)
沙参(三钱) 牡蛎(五钱) 鳖甲(五钱)
浓煎三碗,零星缓服。
于 温病误表,面赤神昏谵语,肢掣肉 。先用牛黄丸清包络之邪。
牛黄丸(三粒)
汤药用麦冬、生地等味。
十三日 今日脉浮,鼻息太粗,粗甚则为喘矣。温病大忌喘促,恐化源绝也。再手指与
臂,时时掣动,螈 之象也。勉与玉女煎法。
细生地(五钱) 大生地(五钱) 生石膏(一两) 元参(五钱) 知母(三钱) 生甘草(二
钱) 麦冬(一两) 丹皮(五钱)
煮成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煎一碗服。
十四日 前方沃法也,今日仍用,加∶
石膏(五钱) 犀角(三钱) 以清包络而护肾水。
十五日 脉浮为邪气还表,渴甚加石膏。
连翘(五钱) 银花(五钱) 生石膏(一两六钱) 犀角(三钱) 麦冬(一两) 知母(三钱)
甘草(二钱) 细生地(六钱)
今日一帖,明日渴甚服二帖。渴止服一帖,不热不渴,或去石膏。
十七日 温病误治日久,上焦之热未净,下焦之液已亏,用清上实下法。
细生地(五钱) 大生地(五钱) 麦冬(六钱) 生鳖甲(六钱) 知母(五钱) 石膏(八钱)
甘草(三钱) 牡蛎(五钱) 丹皮(五钱) 生白芍(三钱)
明日热全退不渴,去石膏,即不退全,不渴思凉饮,亦去。假使病如今日,方亦如今日
。头煎二碗,二煎一碗。
十九日 照前方再服一帖。
二十日 渴止脉静身凉,用复脉法。
杨 甲子年四月初四日 温病自汗,脉浮芤,神气昏 ,时有谵语,可先服牛黄丸二丸
,继以人参白虎汤。
生石膏(八两,先煎) 洋参(四钱) 知母(四两) 京米(二合) 炙甘草(一两)
神清止牛黄丸,热退止石膏。不然俱再作服。
初五日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