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耐
烦劳。易于受邪。惟养正则邪自除。无麻桂大劫散之理。故内伤必取法乎东垣。
今血止脉 。形倦不食。呛咳不已。吐痰若粘涎。皆土败金枯之象。急与甘缓补法。
生黄 炒白芍 炙草 饴糖 南枣



<目录>

<篇名>失音

属性:秋凉燥气咳嗽。初病皮毛凛凛。冬月失音。至夏未愈。而纳食颇安。想屡经
暴冷暴暖之伤。未必是二气之馁。仿金实无声议治。
麻黄 杏仁 石膏 生甘草 射干 苡仁
劳损。气喘失音。全属下元无力。真气不得上注。纷纷清热治肺。致食减便
溏。改投热药。又是劫液。宜乎喉痛神疲矣。用补足三阴方法。
熟地 五味 炒山药 芡实 茯苓 建莲肉
肺象空悬。气窒声音不出。舌乃心苗。热灼则舌本不展。以唇口肺家之病。
乃辛热酒毒之痹。主以轻扬为治。乃无质之病。
羚羊角 连翘心 竹叶心 野赤豆皮 川贝母 金银花 威喜丸



<目录>

<篇名>肺痿

属性:溃疡流脓经年。脉细色夺。声嘶食减。咳嗽喉中梗痛。皆漏损脂液。阴失内
守。阳失外卫。肺痿之 。谅难全好。
人参 黄 苡仁 炙草 归身 白芨
肺痿顿吐涎沫。食物不下。并不渴饮。岂是实火。津液荡尽。二便日少。宗仲
景甘药理胃。乃虚则补母。仍佐宣通脘间之捍格。
人参 麦冬 熟半夏 生甘草 白粳米 南枣肉
劳烦经营。阳气弛张。即冬温外因咳嗽。亦是气泄邪侵。辛以散邪。苦以降
逆。希冀嗽止。而肺欲辛。过辛则正气散失。音不能扬。色消吐涎喉痹。是肺痿难
治矣。仿内经气味过辛。主以甘缓。
北沙参 炒麦冬 饴糖 南枣
凡外热入肺而咳嗽者。可用表散药。若内伤累及于肺而致咳者。必从内
伤治。汗之则泄阳气。肺痿音低。显然药误。
黄 黄精 枣仁 白芨
病患述上年五月住直隶白沟河。北方不比南地。湿蒸则热。夜坐仍凉。想
是时寒热。亦是轻邪。医用滚痰丸下夺。表邪闭结不出。肺痿音哑喉瘪。咽物艰
难。仿徐之才轻可去实。用有气无味之药。
射干 生甘草 大力子 麻黄炙 蝉衣 囫囵滑石 连皮杏仁



<目录>

<篇名>呃逆

属性:脉微弱。面亮载阳。呃逆胁痛。自利。先曾寒热下利。加以劳烦伤阳。高年岂
宜反复。乃欲脱之象。三焦俱有见症。议从中治。
人参 附子 丁香皮 柿蒂 茯苓 生干姜
食伤肠胃。复病呕吐。发呃下利。诊两脉微涩。是阳气欲尽。浊阴冲逆。阅方
虽有姜附之理阳。反杂入 归。呆钝牵制。后方代赭重坠。又混表药。总属不解。
今事危至急。舍理阳驱阴无别法。
人参 茯苓 丁香 柿蒂 炮附子 干姜 吴萸
脉搏劲。舌干赤。嗳气不展。状如呃忒。缘频吐胃伤。诸经之气上逆。填胸聚
脘。出入机逆。周行脉痹。肌肉着席而痛转加。平昔辛香燥药不受。先议治肺经。
以肺主一身之气化耳。
枇杷叶汁 杏仁 桔梗 枳实



<目录>

<篇名>吐血

属性:积瘀在络。动络血逆。今年六月初。时令暴热。热气吸入。首先犯肺。气热血
涌。强降其血。血药皆属呆滞。而清空热气。仍蒙闭于头髓空灵之所。诸窍闭塞。
鼻窒 肉。出纳之气。都从口出。显然肺气郁蒸。致脑髓热蒸。脂液自下。古称烁
物消物莫如火。但清寒直泄中下。清空之病仍然。议以气分轻扬。无取外散。专
事内通。医工遇此法。则每每忽而失察。
连翘 牛蒡子 通草 桑叶 鲜荷叶汁 青菊花叶 生石膏
以毒药熏疮。火气逼射肺金。遂令咳呛痰血。咽干胸闷。诊脉尺浮。下焦阴
气不藏。最虑病延及下。即有虚损之患。姑以轻药。暂渐清上焦。以解火气。
杏仁 绿豆皮 冬瓜子 苡仁 川贝 兜铃
脉数涩小结。痰血经年屡发。仍能纳食应酬。此非精血损怯。由乎五志过
动。相火内起肝胆。操持郁勃。皆令动灼。致络血上渗混痰火。必静养数月方安。
否则木火劫烁。胃伤减食。病由是日加矣。
丹皮 薄荷梗 菊花叶 黑栀 淡黄芩 生白芍 郁金 川贝
虚不肯复谓之损。纳食不充肌肤。卧眠不能着左。遇节令痰必带血。脉左
细右劲数。是从肝肾阴血之伤。延及气分。倘能节劳安逸。仅能带病永年。损症
五六年。无攻病之理。脏属阴。议平补足三阴法。
人参 山药 熟地 天冬 五味 女贞
内经分上下失血为阴络阳络。是腑络取胃。脏络论脾。今饮食甚少。柔腻
姑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