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滚水倾入坛内,泡鳖,令患人将大便坐于坛口上,
热气熏蒸良久,将水洗痔,
不记遍数,却将鳖头烧灰掺上,再将鳖肉作羹食之,神效。
治痔疮方
刺 皮 雄黄 北艾
上为末,每作核桃大炷子,用竹筒如小酒杯一杯大,长尺余,
一头留节,钻一窍装入于内,烧烟令窍透疮口熏之,久则痒不可当,稍歇再熏。
洗痔漏(陈教谕传)
花椒 艾叶 葱头 五倍子 皮硝 马齿菜 茄根
上为散,水煎,先熏后洗,当时痛止,指日可愈。
\x追风补肾十漏十金丹\x 治漏,庚申甲子成除日合。
当归(二两) 人参(一两) 生地(一两) 熟地(二两) 麦门冬(二两) 破故纸
(二两) 小茴(一两) 大茴(三两) 肉苁蓉(二两) 山药(二两) 白茯苓(二两) 鹿茸
(一两) 大附子(一个) 川乌(一两) 丁香(五钱) 木香(一两) 青木香(一两) 砂
仁(一两) 浓朴(一两) 青皮(一两) 陈皮(一两) 枳壳(二两) 枳实(三两) 香附
(四两) 乌药(一两) 白芷(二两) 肉豆蔻(一两) 天麻(一两) 杏仁(二两) 松节
(四两) 砂(五钱) 乳香(一两) 没药(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空心酒化下。
按∶治痔之法,不过凉血清热而已,至于治漏,初则宜凉血燥湿,久则宜涩窍杀虫,而兼乎温散也。或曰
痔漏属火,何故而用温涩之药?殊不知痔止出血,始终是热;漏流脓水,始是湿热,终是
湿寒。此方虽温散,又兼补养。故丹溪云∶漏当大补气血为主,有所自矣。



<目录>卷之八

<篇名>悬痈

属性:\x治\x
治悬痈,此疮生谷道、外肾之间,初发甚痒,状如松子,四十日赤肿如桃,治迟则破,而大小便皆从
此出,不可治矣。
\x方\x
\x国老汤\x 治悬痈
用横纹大甘草一两,截长三寸许,取出山涧东流水一碗,不用井水、河水,以甘草蘸水,文武火慢炙,
不可急性,须用三时久,水尽为度,劈视草中润透,却以无灰酒二碗,煮至一碗,温服,一
日一服,半月消尽为度。
\x将军散\x
大黄(煨) 贝母 白芷 甘草节
上为末,酒调空心服。虚弱。加当归一半。



<目录>卷之八

<篇名>肠

属性:\x脉\x
便血则芤,数则赤黄,实脉癃闭,热在膀胱。
\x病\x
夫肠 者,大便下血也。又谓肠风、脏毒是也。皆由饱食炙爆生冷酒色,并伤坐卧当风,荣卫气虚,风
斜冷气进袭脏腑,因热乘之,血渗肠间,肠风斜气入脏。脏毒是脏中积毒,风则散之,热则
清之,寒则温之,虚则补之,停滞则疏涤之。
\x治\x
肠风下血,必在粪前,是名近血。色清而鲜,其脉必浮,宜败毒散主之。脏毒下血,必在粪后,是名
远血。色黯而浊,其脉必沉滞,香连丸主之。脏寒下血无痛,脉沉微。经云∶阳虚阴必走,宜以姜、桂之类,
温则血归经也。积热下血,纯下鲜血,甚则兼痛,脉洪数,宜三黄丸主之,或败毒散加黄连。肠风者,邪气
外入,随感随见,所以其色清也;脏毒者,蕴积毒,久而始见,所以其色浊。治肠风,以散风行湿药;治
脏毒,以清湿凉血药。又要看其虚实、新久之不同,新者、实者宜降之,泻之;虚者、久者宜
升之,补之。故治法有所异也。
\x方\x
\x枳壳散\x 治大便下血。
枳壳(二两,炒) 黄连(一两) 槐花(五钱,炒) 地榆(五钱) 白芍(一两) 甘草(二钱半)
上锉五剂,水煎,空心服。
一方加当归、生地黄、防风(各五钱)
\x海上方\x 治肠风下血,痔漏,脱肛。
丝瓜根经霜一二次,收采洗净,夜露十余宿,悬当风处阴干,
每服三五钱,锉散,水煎热,去渣,滴香油如钱大,空心温服。忌鸡、烧酒,一日一服,即放。
\x干柿散\x 治肠风、脏毒、肠 神效。
干柿不拘多少,焙干,烧存性。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x槐黄丸\x(周后峰传) 治肠风、脏毒、便血、痔漏,神效。
黄连(四两,酒炒) 槐花(四两,炒)
上为末,入猪大肠头长一尺,内扎住,用韭菜二斤,水同煮
烂,去菜用肠药,捣烂,丸如梧子大。如湿加神曲丸,每服八十丸,空心米汤下。
\x解毒四物汤\x(京师传)〔批〕(按此方治下血虚弱之剂) 治大便下血,不问粪前、粪后,肠风、脏毒等证。
当归(酒洗,八分) 川芎(五分) 白芍(炒,六分) 生地黄(一钱) 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