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当归(酒洗,一两) 川芎(一两) 白芍(盐酒炒,一两二钱) 熟地黄(姜汁浸炒,
八钱) 人参(五钱) 白术(土炒,一两三钱) 白茯苓(六钱) 甘草(炙,三钱) 山药
(炒,一两) 莲肉(去皮心,一两) 扁豆(姜汁炒,六钱)
上为末,姜打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白滚水下。



<目录>卷之五

<篇名>咳逆

属性:\x脉\x
浮而缓者,易治,弦结而按之不鼓者,难治。或结或促或微,皆可治;代者危;右关脉弦者,木乘土位,
难治。肺脉散者,是心火刑肺金,不治。
\x病\x
夫咳逆者,气逆上冲而作声也,俗谓之呃逆是也。其发也,或三、五声而止,或七、八声而止,
或连续不绝,收气不回者。然所得之由不同∶有因久病胃虚而得者,有因伤寒失下而得者,有因痰
热内郁火气冲上而得者,有因过服寒剂,胃寒而得者,有因水气停
痰,心下痞悸而得者。大抵咳逆者,不顺之义。
\x治\x
治法当以降气化痰、和胃为主,随其所感而用药。其或病久脾
胃衰败,而发咳逆,额上出汗,连声不绝者,最为恶候,不治之证也。
\x方\x
\x鲜陈汤\x 治呃逆欲死。
半夏(五钱) 生姜(二钱半)
上锉一剂,水煎服。
\x温中散\x 治吐泻,及病后胃中虚寒,咳逆至三、四声,或数声相连收气不回者,难治。
丁香(一钱) 柿蒂(一钱) 人参(一钱) 茯苓(一钱) 橘皮(一钱) 良姜(一钱)
半夏(一钱) 生姜(一钱半)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
\x羌活附子汤\x 治吐利后胃寒发呃。
羌活 附子(泡去皮) 小茴(炒,各一钱) 干姜(泡) 木香(各一钱) 丁香(一钱)
上锉,枣一枚,水煎,入盐少许,不拘时温服。
\x橘参饮\x 治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咳逆者。
橘皮(五钱) 人参(二钱) 竹茹(二钱) 甘草(炙,一钱)
上锉作一剂,生姜五片,枣三枚,水煎服。
\x黄荆散\x
治伤寒发热而咳逆者。
黄荆子不拘多少,炒水煎服。
嗅法 治咳逆服药无效者。
好硫黄、乳香(各等分) 以酒煎,急令患之嗅之。
\x雄黄酒\x
明雄黄(一钱),酒一盏,煎七分,急令患人嗅其热气即止。



<目录>卷之五

<篇名>吞酸

属性:\x脉\x
脉弦而滑,两寸或浮而弦,或浮而滑,或沉而迟,或紧而洪,
或洪而数,或沉而迟,胸中寒饮。洪数者,热痰在膈间,时吐酸水,欲成翻胃之疾也。
\x病\x
丹溪曰∶吞酸与吐酸不同。吐酸,《素问》明以为热,东垣又言为寒,何也?吐酸,是吐出酸水如醋,
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积而成。郁积而久,温中生热,故从火化,遂作酸水吐出,非热而何?
其有积之以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风寒,则内热愈郁,而酸味
刺心;肌表得温暖,则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津液得行,亦得暂解,非寒而何?《素问》言
热者,主其本;东垣言寒者,言其标也。
戴氏曰∶湿热在胃口上,饮食入胃,被湿热郁遏,其食不得传
化,故作酸也。如谷肉在器,湿热则易为酸也。
《原病式》曰∶吐酸者,肝木之谓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
则肝木自盛,故为酸也。如饮食热则易于酸矣。必用 米菜蔬以自养,宜节浓味。
\x方\x
\x清郁二陈汤\x 治吞酸刺心及吞酸嘈杂。
陈皮(一钱) 半夏(一钱) 茯苓(一钱) 苍术(八分) 川芎(八分) 香附(一钱)
神曲(炒,五分) 枳实(炒,八分) 黄连(炒,一钱) 栀子(炒,一钱) 白芍(七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或为丸服,尤效。
\x茱莲丸\x 治郁积吞酸。
吴茱萸(去梗,汤泡浸半日,炒) 陈皮(去白) 黄芩(陈壁土炒,各五钱) 黄连
(陈壁土炒,一两) 苍术(米泔浸炒,七钱半)
上为末,神曲糊为丸。每服六七十丸,津液咽下。
\x苍连丸\x 治郁积吐酸。
苍术(米泔浸炒,一两) 陈皮(一两) 半夏(一两,姜汁炒) 黄连(一两半,夏月
倍用) 白茯苓(一两) 吴茱萸(炒,一两,冬月倍用)
上为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服。
\x曲术丸\x 治中脘宿食、留饮,酸螫心痛,口吐清水。
神曲(炒、三两) 苍术(米泔浸,一两半) 陈皮(一两) 加砂仁(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