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药,正是发表之意。经曰∶发表不远热。大凡热得气则散,得冷则凝痛,医敷
贴冷药,岂理也哉?



<目录>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篇名>内托

属性:疮疡作渴,不问肿溃,但脉数发热而渴,用竹叶黄 汤。不发热不渴,或脉数无力而
渴,或口干,用补中益气汤。若脉数便秘,用清凉饮。尺脉洪大,按之无力而渴,用加减
八味丸,若治口燥舌黄,饮水不渴,此丸尤妙。
《精要》曰∶渴与口干不同,不宜用丹药,镇坠,祸如反掌,惟桑枝煎、五味汤以救阳
水,甚妙。
丹溪曰∶不言食味起火,怒气生火,房劳激火,吾恐渴亦未易止也。
《精要》曰∶疮作渴甚急,与神仙追毒丸取下恶毒,清胆汤、千金漏芦汤、五香连翘
汤、六味车鳌散、万金散皆可选用。利后仍渴,却用生津补气药,津液生,气血充,渴自止。
丹溪曰∶大渴而与利药,非明示脉证,何以知其当下?后言利后仍渴,却用补药,又不
明言脉证,恐是但
有大渴必下,下后尚渴,方与补药。古人治未病,如此用药可乎?况渴属上焦,当肿疡时
犹或可用。或溃疡后渴,多因气血之虚,何待利后方议其虚也?
痈疽初发,乃气血虚,用参 以补气,归地以养血,或忍冬丸、黄 六一汤。
一人疡后发背未溃,脉数无力,此阴虚火动,用加减八味丸 咀,二剂稍缓,次用丸
剂而愈。
一人脑疽作渴,脉虽洪,按之无力,治以此药。不信,自用滋阴等药,愈盛,七恶并
至而死。
东垣云∶人病疽愈后发渴,多致不救,惟加减八味丸绝妙。盖痈疽多因虚而得,疽安
而渴者,服此丸则渴止而安,未渴者,服此丸永不渴,或未疽而先渴者,服此丸不惟渴止,
而疽亦不作。
一贵人疽未安而渴作,一日饮水数升。予用加减八味丸,诸医大笑,皆用木瓜、乌
梅、紫苏、参苓、百药煎等剂,而渴愈甚,不得已用此,三日渴止。其疾本以肾水枯竭,
心火上炎,是以生渴,此药生水降火为最,医者鉴之。
《精要》曰∶疽向安后发渴,与加减八味丸。
丹溪曰∶疽后发渴,此时气血两虚,当用参 补气,归地补血,渴者当止,何必泽
泻、茯苓,佐以肉桂,以导水耶?若忍冬丸、黄 六一汤亦为切当,忍冬养血,黄 补
气,渴何由作?(甫按∶丹溪此论,疽后发渴,气血两虚,治以参 补气,归 养血,则渴
自止,何必以桂导水,此诚确论。东垣谓疽后作渴,非八味丸莫能止。盖肾水虚而然,
非八味丸诚不能止,故其理也。至于概用八味九,不论疽后之虚,而云未疽作渴,悉能
服之,疽亦不作,恐非通论。夫何?痈疽多因积热而成。经云∶脉数不退,必作疮疡。可
见火积之久而后疽作也。予意未疽先渴,此火之象,当以解热败毒、凉血生津,则渴自止,
而疽或不作。若遽用八味丸,似非切当。且附子性悍,惟用于疽后虚热,以其从治之法为
宜。世人不知其虚,而惟以清热解渴之剂,所以东垣特激而进之之意云耳。甫恐后之医者,
执辞害意,虽于未疽之先作渴,概用附子,岂不误耶?大抵疽后作渴,远用丹溪,补养
气血甚稳当,而用之或不能效,再用八味丸以后治之,庶无剽悍之误也。)



<目录>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篇名>内托

属性:《精要》云∶疮疡呕逆有二证,一初发不曾得内托,伏热在心,一气虚,脾气不
正。其伏热在心者,与内托散,气虚者,宜嘉禾散,有寒热宜正气散,兼与山药丸以补肾。
丹溪曰∶诸逆冲上呕哕,皆属于火,托里散性凉,固有降火之理。若嘉禾散,徒温暖
以助火耳。山药丸补肾,以壮下焦之阴,粗为近理。然治呕须分先后。肿疡时,当作毒
气上攻治之。溃疡后,当作阴虚补之。若年老,因疽溃后,呕不食者,宜参耆白术膏,
佐使药随时随证加减。亦用独参汤而愈者,山药丸缓急未易治。
河间谓∶疮疡呕逆,湿气侵于胃也,药中宜倍加白术。



<目录>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篇名>内托

属性:尝见治寒以热,而寒弥甚,治热以寒,而热弥炽,何也?假如心实生热者,当益其
肾,肾水滋,热自除。肾虚生寒者,当补其心,心火降,寒自退。此所谓寒之而热者取
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也。又寒因热用,热因寒用,要在通其理类而已。又闻微者逆
之,甚者从之。盖治寒以热必凉而行之,治热以寒必温而行之,此亦欲其调和也。其间
有正有权者,盖病有微有甚,微者逆治,理之正也;甚者从治,理之权也。



<目录>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