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士被伤,不问头面、手足、
胸背、轻重,医者例以大黄等药利之,又大黄缺少,遂以巴豆代之,以为不于初时泻
去毒瓦斯,后则多致危殆。致于略伤手指,亦悉以药利之。殊不知大黄之药,惟与有瘀血者
相宜,若亡血过多,元气胃气虚弱之人不可服。况巴豆大热有毒,止能破坚逐积,用于
此疾,尤非切当。所以有服下药过后,其脉愈见坚大。医者不察,又以为瘀血未尽,
而后下之,因而夭折人命,可不慎欤?



<目录>卷之七十九\伤损门(古方名正骨科)

<篇名>脉候

属性:经曰∶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呕逆。《金匮》云∶
寸口脉浮微而涩,当亡血。若汗出设不出汗者,当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金疮出血脉沉细者生,浮大者死。
从高颠仆内有积血,腹胀满,其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
凡伤损脉候,既出血,脉当微小,未出血脉当浮大,若相反者死。



<目录>卷之七十九\伤损门(古方名正骨科)

<篇名>治法

属性:《良方》云∶堕坠之病,《内经》、《灵枢》、《金匮》、子和所论详矣。独正骨兼
金镞科,惟危氏言其整顿手法,折伤手足,各有六出臼四折骨,背脊骨折法,十不治,并
用药法,至矣,尽矣。今之学人专攻治外,不行诊视,不明其脉,焉知内伤轻重?因
此有误不浅浅耳。若能识折伤出臼处,搦入其窠,折伤处根据法夹缚,明脉理,何经
受证,用后项次序之药,终无夭阏之祸,可不谨乎?



<目录>卷之七十九\伤损门(古方名正骨科)

<篇名>治法

属性:凡手有四折骨六出臼,手臂出臼,此骨上段骨是臼,下段骨是杵,四边筋脉锁
定。或出臼,亦有锉损筋者,所以出臼也。此骨须拽手直,一人拽须用手把定此
骨,搦教归窠,看骨出那边,用杉木皮或竹一片,夹定一边,一边不用夹,须在屈直处
夹,才服药后,不可放定了,或时拽曲拽直。此处筋多,服药后若不屈直,则恐成固
疾,日久曲直不得。
肩胛上出臼,只是手骨出臼归下,身骨出臼归上。或出左,或出右,须用舂杵一枚,
矮凳一个,令患者立凳上,用杵撑在于出臼之处,或低用物垫起,杵长则垫起凳,令一人
把住手拽去凳,一人把住舂杵,令一人助患人放身从上坐落,骨节已归窠矣,神效。若不
用其小凳,则用两小梯相对,木棒穿,从两梯股中过,用手把住木棒正棱,在出臼腋下骨
节蹉跌之处,放身从上出,骨节自然归臼矣。脚有六出臼四折骨,或脚板上父KT 处出
臼,须用一人拽出,自用手摸其骨节,或骨突出在内,用手正从此骨头拽归外,或骨
突向外,须用力拽归内,则归窠。若只拽不用手整入窠,必成废疾。
脚膝出臼,与手臂出臼同,或出内或出外,亦用一边缚定。此处筋脉最多,服药后时时
用曲直,不可定放,又恐再出窠,时常看顾,不可疏慢。
凡跨骨从臀上出者,可用三两人捉定腿拔伸,乃用脚跨入,如跨骨从文件内出,不可
整矣。
凡手骨出者,看如何出,若骨出向左,则向右边拔,若骨出向右,则向左拔入。
凡手脚骨皆有两陉,若一胫断,则可治,两胫俱断,决不可治矣。
凡伤损重者,大盖要拔伸捺正,或取开捺正,然后敷贴填涂,夹缚拔伸,当相近本
骨损处,不可别去一节骨上。
凡拔伸且要相度左右骨如何出,有正拔伸者,有斜拔伸者。
凡认损处,只须揣摸骨头平正不平正,便可见。
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子,细捻捺忖度,便见大概,要骨头归臼,要 搽皮相就
入骨。
凡拔伸或用一人,或用二人三人,看难易何如。
凡骨碎断须要本处平正如何,大抵骨低是骨不曾损,左右看骨方是损处,要拔伸捺
正,用药贴夹缚平正,方是捺正,复要时时转动使活。
凡皮破骨出差,又拔伸不入撙捺相近争一二分者,用快刀刮些,捺入骨,不须割
肉自烂碎了,可以入骨。骨入之后,用黑龙散贴四围肿处,留疮口用风流散填,所用要
快刀雕刀皆可。
凡脑骨伤损碎,轻轻用手撙令平正,若皮不破,用黑龙散敷贴,若破用风流散填疮
口,绢片包之,不可见风,恐成陂伤风之患。若水与风入脑成破伤风,则必发头疼,不可
复治,急用玉真散敷之。在发内者,须剪去发,然后好敷贴。
凡肩胛骨出,相度如何整,用椅一个,令患人于椅后伸两手于椅手圈住及以软衣被盛
垫胁下使一人捉定,两人拔伸,坠下手腕,又着手腕绢缚之。
凡肩井骨及胁下有损,不可夹缚,只是捺平,令安贴平正,用黑龙散贴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