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五分)
上水盏半煎八分,食前稍热服。忌生冷硬物酒面。
\x生姜和中汤\x 治食不下,口干虚渴,四肢倦怠。
人参(八分) 苍术 白术(各一钱) 陈皮 葛根 升麻 柴胡 本 羌活(各五分)
生黄芩(一钱) 酒黄(五分) 生甘草 炙甘草(各三分)
上水二盏,生姜五片、枣二枚,煎一盏,食前稍热服。
\x升阳除湿汤\x 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倦。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麦芽 猪苓 泽泻(各五分) 益智仁 神曲 防风 羌活
升麻(各三分) 苍术(制,一钱)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一盏,空心服。



<目录>卷之二十三

<篇名>内伤门

属性:李东垣以饮食劳倦为内伤不足之病,谓因饥饱不调伤损脾胃所致。盖人之所借以生者,
脾胃为本,必赖饮食滋养。若调养失宜,劳役过伤,失其所养,则脾胃气虚,不能升达,陷郁为
热,亦与外感发热相似。人多误以内伤混作外感处治,故东垣着《脾胃内伤论》,制以补
中益气汤,非为饮食有余之立法也。王安道谓其不着饮食有余之伤,以为白璧微瑕之诮,
其亦责备之过也。然则内伤专言其虚,而胃气下陷主于升补,不可混言。饮食有余之伤,可
用消导。今以有余之伤,别为脾胃一门,不得附于劳倦不足中也。学人宜于各类求之。



<目录>卷之二十三\内伤门

<篇名>病机

属性:黄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谷气衰少,形气不盛,下脘不通,
上焦不行,胃气热,
热气蒸胸中,故内热。
又曰∶病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太阴阳明论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犯贼
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即内伤也。)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
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
此见内伤外感阴阳虚实之不同也,岂容不辨内外虚实之证而处治哉?
平人气象篇曰∶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也。
通评虚实篇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李束垣曰∶历考《内经》,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由生也。《内经》之旨,
皎如日星,犹恐后人有所未达,故《灵枢经》中复申其说。经云∶水谷入口,其味有五,
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水谷之海有余,
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
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
六腑之大络也。又云∶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队。故宗气积于胸中,
上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而为血,以荣四末,
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者,出其悍气之 疾,而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
者也。又云∶中焦之所出,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
粕,蒸津液,化为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乎此。圣人谆复其辞而
不惮其烦者,仁天下后世之心亦倦倦矣。故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
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
生气通天论云∶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
谓自伤,气之削也。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
不可以闻,溃溃乎若坏都。故苍天之气贵清净,阳气恶烦劳。病从脾胃生者,一也。五常政
大论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阴精所奉,谓脾胃既和,谷气上升,春夏令行,
故其人寿。阳精所降,谓脾胃不和,谷气下流,收藏令行,故其人夭。病从脾胃生者,二也。
六节脏象篇云∶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
味而出入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
脏皆取决于胆也。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
胆气不升,则飧泄肠僻,不一而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