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证候

属性:发热恶寒恶风,头疼身痛,腰脊强,目痛鼻干,胸胁痛,耳聋;或往来寒热
而呕,脉浮而大,或紧或缓,皆表证也。
【发汗】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小青龙。
【解肌】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篇名>证候

属性:不恶风寒反恶热,身不疼,掌心并腋下 汗出,及腹中硬满、大便不通;或腹
痛,或腹鸣,自利,小便如常,或谵语潮热,或咽干口渴舌干;或烦满囊缩而厥,唇
青舌卷;脉俱细而沉,或微缓,皆里证也。
【下】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桃仁承气汤、大陷胸汤。
【温】理中汤、四逆汤、真武汤、术附汤、大建中汤。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篇名>证候

属性:发热恶寒,身痛自汗,脉浮缓无力,表虚也。
【和解】桂枝汤。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篇名>证候

属性:发热恶寒,头痛身疼而无汗,脉浮紧,表实也。
【发汗】麻黄汤、大青龙汤。(按∶麻黄汤皆用于即病之伤寒,过时亦不用也。)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篇名>证候

属性:有寒有热,腹鸣自利,不渴,唇青舌卷,或无热恶寒,下利清谷,身体痛,脉沉微。
【温中】理中汤。
【救里】真武汤、四逆汤。
【熨法】见阴毒条。
【灸法】见阴毒条。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篇名>证候

属性:腹中硬,大便不通,谵语,(小承气汤下之)。潮热腹痛,(大柴胡汤下之。)不恶
寒,反恶热,谵语,掌心或腋下有汗出,(谓胃承气汤)。咽燥胃干腹满,(大承气汤。)
【下】大小承气汤、大柴胡汤、调胃承气汤。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篇名>证候

属性:仲景治伤寒有表复有里,今例于左,学人审之。表里俱见,疑似之间,最宜详
悉。盖在表者宜汗,在里者
宜下。今既两证俱有,大率表证多者,则先治其表;里证多者,则先和其里。
伤寒脉浮大,是表证,当汗。其人发热烦渴小便赤,当下。此是表里俱见。(五苓
散分利之。)仲景云∶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
吐,名曰水逆。(五苓散分利之。)六七日不大便,头痛有热者,是里证,当下。其人小
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却当汗。此两证俱见。(桂枝汤和之)。病患心下满,不
欲食,大便硬,脉沉细,是里证,当下。其人欲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却当汗,此两
证俱见。(小柴胡汤和解。)
太阳病表证未除,医反下之,遂协热而利不止,心下痞硬,谓之表里不解。(桂枝人
参汤。)
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痛、是有表复有里。(桂枝芍药汤,痛甚加大黄。)
太阳病,桂枝证,误为医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
根黄芩黄连汤清之。)
脉浮大是表,其人心下痞闷却当下。若烦渴燥涩,小便赤,宜用大柴胡汤和其胃气。
脉浮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此阳明证也。脉反浮而
紧,是有表里惧见,不可汗下,宜栀子豆豉汤吐之。
有表证而脉迟者不可汗,亦不可下,宜(小建中汤。)脉弦细不欲食,则当下。其人头上
汗出,身热微恶寒,手足冷,此两证俱见,宜(小柴胡汤和之。)
【和解】小柴胡汤、桂枝人参汤。
【吐】栀子豆豉汤。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篇名>证候

属性:无表里证者,但非汗证,又非下证,俱可用小柴胡汤,服后俟其余证,更以小柴胡加减法治之。
伤寒四五日至十三日,过经,无表证与里证,又未可下,(小柴胡汤。)不愈,大便硬者,(大柴胡汤。)六七日目中
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发热,大便难,脉虽浮数,(大柴胡汤。)甚者,(大承气汤。)
下后脉数不解,至六七日不大便,有瘀血也,(抵当汤。)脉数,善饮消谷,六七日不大
便,亦瘀血证也。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虽沉,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微汗之是也。)若二三日常见少阴
无阳证者,(麻黄甘草附子汤微汗之。)此二证又非表里之所能拘,不可不知也。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