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者也。然犹有病深药浅之虑。
隔三日。以二丸微下。则直捣贼巢。病根可拔矣。
吕沧洲治一女。在室病不月。诸医疗皆不得其状。视之腹大如娠。求其色脉即怪。语之
曰。汝病非有异梦。则鬼灵所凭耳。女不答。趋入卧内。密语其侍妪曰。我去夏追凉庙庑下
薄暮过木神心动。是夕梦一男子。如暮间所见者。即我寝亲狎。由是感病。我惭赧不敢以
告人。医言是也。妪以告吕。吕曰。女面色乍赤乍白者。愧也。脉乍大乍小者。祟也。病因
与色脉符。虽剧无苦。乃以桃仁煎下血类豚肝者六七枚。俱有窍如鱼目。病已。
震按此即鬼胎。亦易识别。惟云。病因与色脉符。虽剧无苦。一秘诀也。桃仁煎颇狠。
然非此药。不能去此病。
俞子容治一妇寡居。郁结成疾。经事不行。体热如炙。忽吐血若泉涌。医用止血药。不
效。愈以茅草根捣汁。浓磨沉香。服至五钱许。日以酽醋贮瓶内。火上炙热。气冲两鼻孔。
血始得降下。遂不复吐。经事乃行。
震按此是倒经。故降其气而血自降。茅根汁磨最妙。尤妙在热醋熏鼻。但经倒犹可生。
经枯则必死耳。
石山治一妇。瘦小。年二十余。经水紫色。或前或后。临行腹痛。恶寒喜热。或时感寒
腹亦作痛。脉皆细濡近滑。两尺重按略洪而滑。汪曰。血热也。或谓恶寒如此。何谓为热
曰。热极似寒也。遂用酒煮黄连四两。香附、归身尾各二两。五灵脂一两。为末粥丸。空
腹吞之而愈。
震按脉细濡近滑。两尺亦于重按略洪而滑。又不兼数。殊难认为大热。乃重用黄连而愈
汪公指下真有得心应手之乐。
一妇年二十一岁。六月。经行腹痛如刮。难忍求死。脉得细软而快。尺则沉弱而近快。
汪曰。细软属湿。数则为热。尺沉属郁滞也。以酒煮黄连八两。炒香附六两。五灵脂半炒半
生三两。归身尾二两。为末粥丸。空心汤下三四钱。服至五六料。越九年。得一子。又越四
年。经行两月不断。腹中微痛。又服前丸而愈。续后经行六七日。经止则流清水。腹中微痛
又服前丸而痛亦止。又经住只有七八日。若至行时。或大行五六日。续则适来适断。或微
红。或淡红。红后常流清水。小腹大痛。渐连遍身。胸背腰腿骨里皆痛。自巳至酉乃止。痛
则遍身冷热。汗大出。汗止痛减。尚能饮食。自始痛至今。历十五年。前药屡服屡效。今罔
效者何也。汪复诊之。脉皆洪滑无力。幸其尚有精神。汪曰。此非旧日比矣。旧乃郁热。今
则虚寒。东垣曰。始为热中。终为寒中是也。经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乃阴盛格阳。当
作寒治。且始病时形敛小。今则形肥大矣。医书曰。瘦人血热。肥人气虚。岂可同一治耶。
所可虑者。汗大泄而脉不为汗衰。血大崩而脉不为血减耳。其痛日重夜轻。知由阳虚不能健
运。故亦凝滞而作痛。以证参脉。宜用助阳。若得脉减痛轻。方为佳兆。遂投参、 、归、
术大剂加桂、附。一帖。来早再诊。脉皆稍宁。服至二三十帖。时当二月。至五月病愈。盖
病有始终寒热之异。药有前后用舍不同。形有肥瘦壮少不等。岂可以一方而通治哉。
震按细软而数。为湿热。洪滑无力。为虚寒。的系辨脉要旨。汪公自跋数语。尤属治病
要诀。然前之黄连。终嫌太过。久服不换。亦恐非宜。
一妇经行。必泻三日。然后行。诊其脉皆濡弱。曰。此脾虚也。脾属血。属湿。经水将
动。脾血已先流注血海。然后下流为经。脾血既亏。则虚而不能营运其湿。令作参苓白术散
每服二钱。一日米饮调下二三次。月余。经行不泻矣。
一妇年逾四十。形长色脆。病经不调。右脉浮软而大。左脉虚软而小。近快。常时经前
作泄。今年四月。感风咳嗽。用汤洗浴汗多。因泄一月。六月。复因洗浴。发疟六七次。疟
虽止而神思不爽。至八月尽。而经水过多。白带时下。泻泄。遂觉右脚疼痛。旧曾闪挫脚跟
今则假此延痛。臀腿腰胁尻骨胫项左边筋皆掣痛。或咳嗽一声。则腰眼痛如刀扎。日轻夜
重。叫号不已。幸痛稍止。饮食如常。因思月水过多。白带时下。日轻夜重。泄泻无时。亦
属下多亡阴。宜作血虚治。然服四物止痛之剂益甚。九月。汪复诊视。始
悟此病乃合仲景所谓阳生则阴长之法矣。夫经水多。白带下。常泄泻。皆由阳虚陷下而然。
脱是也。日轻夜重。盖日阳旺而得健运之职。故血亦无凝滞之患而日轻也。夜则阴旺而阳不
得其任。失其健运之常。血亦随滞。故夜重也。遂以参、术助阳之药。煎服六七帖。痛减。
此亦病证之变。治法殊常。故记之。
震按前案之理易明。此案之脉亦易认为虚。惟近快而合以足之延痛。颇似湿热耳。然久
泻复疟。经水过多。白带时下。显系参、术对证。何云治法殊常耶。
一妇人年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