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逾垣。
披头大叫。诊其脉濡缓而虚。按之不足。此阳明虚也。宜变例以实之。庶几可免。先有医
者。已用二陈汤加紫苏、枳壳等药。进二三帖矣。闻汪言。即厉声曰。吾治将痊。谁敢夺吾
功乎。汪告归。医投牛黄清心丸如弹丸者三枚。初服颇快。再服燥甚。三服狂病倍发。抚膺
号曰。吾热奈何。急呼水救命。家人守医戒。禁不与。趋楼见神前供水一盆。一呷而尽。犹
未快也。复趋厨下。得水一桶。满意饮之。狂势减半。其不死幸耳。复请汪治之。以参、
甘草甘温之药为君。麦冬、片黄芩甘寒之剂为臣。青皮疏肝为佐。竹沥清痰为使。芍药、
茯苓。随其兼证而加减之。酸枣仁、山栀子。因其时令而出入。服之月余。病遂轻。然或目
系渐急。即瞀昧不知人。良久复苏。汪曰无妨。此气血未复。神志昏乱而然。令其确守前方
夜服安神丸。朝服虎潜丸。年余。熟寝一月而安。
震按此人酒中受折辱。必然肝火郁勃。狂至持刀上屋。大渴恣饮。则痰火实证无疑。大
胆者将用戴人之吐下。小心者亦必以黄连、石膏、羚羊、胆星、菖蒲、竺黄等药正治之。其
人狂必愈甚。狂愈甚则元气脱。奄然以死。未死仍狂。死乃狂止。而医犹未悟也。幸遇石山
之能识脉。用参、 月余始愈。医可轻言哉。变例以实之句。云非常法也。亦当着眼。



<目录>卷六

<篇名>鬼疰

属性:罗谦甫治入国信副使许可道。到雄州诣罗诊候。罗诊之。脉乍大乍小。乍长乍短。此乃
气血不匀。邪气伤正。本官云。在路到邯郸驿中。夜梦一妇人。着青衣。不见面目。用手向
胁下打了一拳。遂一点痛。往来不止。兼之寒热不能食。乃鬼击也。罗曰。可服八毒赤丸。
本官言尝读明医录中。见李子豫八毒赤丸。为杀鬼杖子。遂与药三粒。临卧服。明旦下清水
二斗。立效。
又治陈庆玉子。因昼卧于水仙庙中。梦得一饼食之。心怀忧虑。心腹痞满。饮食减少。
约一载余。渐瘦弱。腹胀如蛊。屡易医药及巫祷。皆不效。不得安卧。罗诊之。问其病始末
因思之。此疾既非外感风寒。又非内伤生冷。将何据而治。因思李子豫八毒赤丸。颇觉相
当。遂与五七丸服之。下青黄之涎斗余。渐渐气调。而以别药理之。数月良愈。此药有神验
合时必斋戒沐浴。净室澄心修合。方以雄黄、矾石、朱砂、附子炮、藜芦、牡丹皮、巴豆
各一两。蜈蚣一条。八味为末。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冷水送下无时。
又一人被鬼击。身有青痕作痛。以金银花水煎服。愈。
震按僧慎柔治痨疰。多用金银花藤盖本于此。然如传尸痨实有鬼物凭根据者。用之方验。
若精血耗损之虚痨有何关涉。
李士材治文学朱文哉。遍体如虫螫。口舌糜烂。朝起必见二鬼。自谓不祥将死。李诊
其寸脉乍大乍小。意其为鬼祟。细察两关弦滑且大。遂断为痰饮之 。投滚痰丸三钱。虽微
有所下。而病患如旧。更以小胃丹二钱与之。复下痰积及水十余碗。遍体之痛减半。至明早
鬼亦不见矣。更以人参三钱。白术二钱煎汤。服小胃丹三钱。大泻十余行。约有二十碗。
病若失矣。乃以六君子为丸。服四斤而瘥。
震按此所谓痰多怪证。亦不为奇。奇者以大剂参术煎汤送小胃丹。开后学攻补兼施之法



<目录>卷六

<篇名>邪祟

属性:丹溪治一少年。暑月。因大劳而渴。恣饮梅浆。又连大惊。妄言妄见。病似邪鬼。脉虚
弦而带沉数。数为有热。虚弦是惊。又梅浆停郁中脘。宜补虚清热。导去淡滞乃可。遂与参
术、陈皮、茯苓、芩、连。并入竹沥、姜汁。旬日未效。乃虚未回。痰未导也。以前药入
荆沥。又旬日而安。
又治浦江郑姓者。年二十余。秋间大发热。口渴。妄言妄见。病似邪鬼。七八日后。请
朱治之。脉之。两手洪数而实。视其形肥。面赤带白。却喜露筋。脉本不实。凉药所致。此
因劳倦成病。与温补药自安。曰。柴胡七八帖矣。以黄 附子汤冷与之。饮三帖后。困倦鼾
睡。微汗而解。脉亦稍软。继以黄 白术汤。至十日。脉渐收敛而小。又与半月而安。
虞恒德治一妇。年近三十。有姿色。得一证。如醉如痴。颊赤面青。略有潮热。饮食不
美。其脉乍疏乍数而虚。每夜见白衣少年与睡。一医与八物汤。服数十帖不效。虞见其家有
白狗。卧枕户阈。虞曰。必此所为。命杀狗取其心血及胆汁。丸安神定志之药。以八物汤舌
下。丸药用远志、石菖蒲、川归、黄连、茯神、朱砂、侧柏叶、草龙胆等药。
震按此三条甚奇。却难效法。首条若在今日。惟有清热导痰耳。敢用人参耶。丹溪则以
脉之虚弦。因之大劳。认得清。故虽旬日未效。仍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