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之丸,至期
不致受凉,多可免者。予治数老人。其效如神。



<目录>第五种\证治指要一卷

<篇名>消症

属性:消症分上中下三种。上属心肺,中属肠胃,下属肝肾。大抵消症多因水火偏胜为患,治
法不
外乎滋清并施。欲别其上中下,先视其外象。上消则舌上赤裂,大渴引饮,是心移热于肺而
成。古法用人参白虎汤为主。中消则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是大肠移热于胃而成。古用调
胃承气汤为主。下消则烦躁引饮,小便如膏,多属肝肾亏损。古用六味八味加减。至于饮一
溲二,多致难治。孙真人云∶消渴之人愈后,多有发大痈而卒。此无他,明系精液气血耗尽
之故也。凡消渴症。溺于干土,必有如盐汁然;溺于盆中,必起沫如酒酵。精液消耗。从此
而去,更有平时纳只数合,一旦兼数日而食。此腹中有虫积,当用攻虫法下出之,即愈。



<目录>第五种\证治指要一卷

<篇名>哮喘

属性:哮喘实因肺中有实邪。脉浮紧,喘而无汗,能食不得倒卧,大青龙汤;有汗,越脾汤;
其效
如神。稍遇挟虚,祸不旋踵。予每仿其制而轻其剂,用苏叶、前胡、防风、杏仁、连翘、黄
芩。若热甚者,用石膏、橘红、甘草。痰多加浮海石、半夏、莱菔子、枳壳等味。宜加减各
味列于下∶如桑皮、地骨皮、花粉、青黛、芦根、茅根、桑叶、竹叶、枇杷叶、川贝、象贝
、款冬花、紫菀、马兜铃、茯苓、泽泻、苡仁、通草诸味。随其症而采入之可也。稍挟虚者
,佐以生甜冬术、麦冬、沙参、元参。寒而无热者,屏去一切寒凉,加老姜、桂枝木。俟其
病去六七,宜疏补并施。若痊愈后,必得补土生金,兼固表调里之药。如异功散合玉屏风
,再加甜杏仁、苏子、梨汁。或莱菔汁熬膏为丸,以杜不发。华真人曰∶哮喘似乎肺实
,乃肺虚也。信然。故用
补剂,多见其效,用清疏久而愈甚,亦可验矣。凡治肺病,能用补母收功,可谓万全,再
不复作。其有肾虚喘而不哮者,宜贞元饮,用熟地、归身二味,其应如响。



<目录>第五种\证治指要一卷

<篇名>伤寒

属性:伤寒,予存其名,而无言也。自南阳立法以来,历代有人条论,各有可取。学人自当求
之,
岂待予言哉?然而善读仲景书者,不但能明经络,见症了如指掌,并可得其立方用意之妙。
故前人云∶能明《伤寒论》一书,非止能治伤寒,而于杂症亦思过半矣。岂不在立方之妙乎
?不善读书者,虽治真正伤寒,尚如隔靴搔痒,而况以此法治杂症,其为误人非细焉!予少时
曾见一人病胃痛,呕吐酸水,色如青草汁。延城北王某来治,曰∶此症正合《伤寒论》中厥
后条,宜理中汤。方用附子、干姜、半夏、茯苓、人参、白术、陈皮、白芍、甘草,一服而
愈,用之当也。又见一人,夏月患畏风自汗,身热气短,延一医延医,用桂枝汤一服而毙,
用不当也。我故曰∶《伤寒论》须善读为益广大,不善读贻害非细。岂虚语哉?



<目录>第五种\证治指要一卷

<篇名>斑

属性:斑,温热所化也,由感而得。其邪从皮毛渐至于胃,胃主肌肉,温热郁不得泄,化而为
斑。
其先必见脉洪数,舌黄胸闷,口渴气秽,壮热诸症,甚则谵语,无论见斑与未见,宜散表清
胃,用苏叶、淡豆豉、(早春初冬可用。)葛根、薄荷、黄芩、连翘、花粉、地骨皮、鼠粘子
、橘红、芦根、甘草等药,服一二剂,无斑即可解。若热不解,而反见气急,面带黑滞油光
,大便已多日不解者,可用大黄、元明粉、枳实,再加清疏双解之,腑气得松,有斑即起,
无斑即愈矣,犀角地黄汤、化斑汤,临症酌用可也。水晶斑乃热之甚者,阳极似阴之象,方
中须重用石膏,其蓝斑必因从前失治,热至肾水已涸,故见此症,多致不治。斑症稍涉补药
,鲜不死者。



<目录>第五种\证治指要一卷

<篇名>疹

属性:疹,亦温热所化也,从肺所发。其先必咽痛咳嗽,身热恶风,脉浮数,宜散表清肺,苏

(早春初冬用之) 薄荷、杏仁、连翘、花粉、地骨皮、蝉衣、橘红、生甘草、竹叶、西河柳
枝。热甚加黄芩,咽痛加射干、马勃,有痰加象贝,二三剂可痊。愈后忌肉食一月,避风为
要。蔗浆甘寒,病中最宜。



<目录>第五种\证治指要一卷

<篇名>咽痛喉风

属性:此症有轻有重,轻者不过肺气不宣,火郁咽痛,或心火上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