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肺借其豁痰,实豁痰为肺之母也。然屡施于火逆上
气,咽喉不利之证,而屡不应,名不称矣。孰知仲景有此妙法,于麦冬、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大补中气,大生
津液,此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
\x论《金匮》桔梗汤\x 法云∶咳而胸满,振寒,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
主之。
此上提之法也。痈结肺中,乘其新造未固,提而出之。所提之败血,或从唾出,或从便出而可愈。与滋蔓难图,脓
成自溃之死证迥殊。脓未成时,多服此种,亦足以杀其毒势。而坚者渐瑕,壅者渐通也。然用药必须有因,此因胸满,
振寒不渴,病不在里而在表。用此开提其肺气,适为恰当。如其势已入里,又当引之从胃入肠,此法殊不中用矣。
\x论《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x 法云∶肺痈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附方云∶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
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三日一服,可服至三四剂,先服小青龙汤一
剂,乃进。
此治肺痈吃紧之方也。肺中生痈,不泻其肺,更欲何待?然日久痈脓已成,泻之无益。日久肺气已索,泻之转伤。
惟血结而脓未成,当亟以泻肺之法夺之。亦必其人表证尽入于里,因势利导,乃可为功。所附之方项下,纯是表证,何
其甘悖仲景而不辞,然亦具有高识远意,必因其里证不能少待,不得不用之耳。其云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情可识
矣。论其常,则当升散开提者,且未可下夺。论其急,则当下夺者,徒牵制于其外,反昧脓成则死之大戒,安得以彼易
此哉!
\x论《金匮》越婢加半夏汤 小青龙加石膏汤\x 法云∶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
婢加半夏汤主之。又云∶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前一方,麻黄汤中以杏仁易石膏,而加姜枣,则发散之力微而且缓。后一方中,以证兼烦躁,宜发其汗,麻桂药中
加入石膏,其力转猛,然监以芍药、五味子、干姜,其势下趋水道,亦不至过汗也。越婢方中有石膏无半夏,小青龙方
中有半夏无石膏,观二方所加之意,全重石膏、半夏二物协力建功。石膏清热,借辛温亦能豁痰。半夏豁痰,籍辛凉亦
能清热。不然,石膏可无虑,半夏在所禁矣。前麦门冬方中,下气止逆,全借半夏入生津药中。此二方,又借半夏
入清热药中,仲景加减成方,无非生心化裁,后学所当神往矣。再论肺痿、肺痈之病,皆燥病也。肺禀清肃之令,乃金
寒水冷之脏。火热熏灼,久久失其清肃,而变为燥。肺中生痈,其津液全裹其痈,不溢于口,故口中辟辟然干燥。肺热
成痿,则津液之上供者,悉从燥热化为涎沫浊唾,证多不渴。较胃中津液尽伤,母病累子之痿,又大不同。只是津液之
上输者,变为唾沫,肺不沾其惠泽耳。若夫痿因津液不能灭火,反从火化,累年积岁,肺叶之间,酿成一大火聚。以清
凉投之, 格不入矣。然虽 格,固无害也。设以燥热投之,以火济火,其人有不坐毙者乎?半夏燥药也,投入肺中,
转增其患,自不待言。但清凉既不能入,惟燥与燥相得,乃能入之,故用半夏之燥,入清凉生津药中,则不但不燥,转
足开燥,其浊沫随逆气下趋。久久津液之上输者,不结为涎沫,而肺得沾其渍润,痿斯起矣。人但知半夏能燥津液,孰
知善用之,即能驱所燥之津液乎?此精蕴也。
附方 六方,系孙奇辈采附《金匮》者,论具本方之下。
《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千金》甘草汤。
《千金》生姜甘草汤,治肺痿咳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治肺痿吐涎沫。
《外台》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为肺痈。
\x【律四条】\x
凡肺痿病,多不渴。以其不渴,漫然不用生津之药,任其肺日枯燥,医之罪也。以其不渴,恣胆用燥热之药,势必
不救,罪加等也。
凡治肺痿病,淹淹不振,如鲁哀朝,虽孔圣不讨三家 窃,但扶天常,植人纪,嘿维宗社耳。故行峻法,大驱涎沫,
图速效,反速毙,医之罪也。
凡治肺痈病,须与肺痿分头异治。肺痈为实,肺痿为虚;肺痈为阳实,肺痿为阴虚;阳实始宜散邪,次宜下气。阴
虚宜补胃津,兼润肺燥。若不分辨而误治,医杀之也。
凡治肺痈病,以清肺热,救肺气,俾其肺叶不致焦腐,其金乃生。故清一分肺热,即存一分肺气。而清热必须涤其
壅塞,分杀其势于大肠,令浊秽脓血,日渐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