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口噤不语,手足抽搐,眼目上视,喉中拽锯,及拔箭头。 丹砂
(一两) 草乌(二两半生半熟烧存性末醋淬晒干) 川乌(生二钱五分与生草乌同研末) 麝香(一钱另研)上为细
末和匀,每服五分,以酒下。血止痛定如神,出箭头先进一服,次以药敷箭头上。
\x独圣散\x 治破伤风久未愈,手背强直,牙关紧急立效。 蝉蜕(去头足五钱) 上为末,好酒一盏,煎滚,服
之立苏。
\x祛风丸\x(易老方) 黄 枳壳 防风 芍药 枸杞 甘草 地骨皮 生地黄 熟地黄 各等分,蜜丸。
\x四神丹\x(东坡方) 羌活 玄参 当归 生地黄 各等分。 或煎,或丸服。
\x犀角汤\x(千金方) 治热毒流于四肢,历节疼痛。 犀角(三两) 羚羊角(一两) 前胡(四两) 黄芩(四
两) 栀子仁(四两) 射干(四两) 大黄(四两) 升麻(四两) 新豆豉(一两) 上方 咀,每服五钱,水二
盏,煎服。 按∶此方壮火内热炽盛者宜之。肠胃弱者,当减去大黄勿用。
\x牛蒡子散\x(本事方) 牛蒡子(三两炒) 新豆豉(三两) 羌活(三两) 生地黄(一两半) 黄 (一两
半) 上为细末,汤调二钱,空心食前日三服。 按∶此方不但不用乌、附,并不用麻、桂。凡治血虚内热炽盛,而欲
外解其势,宜仿此而推之也。



<目录>卷四

<篇名>热湿暑三气门

属性:(法二十五条 论三篇 律十一条)
六气,春主厥阴风木,秋主阳明燥金,冬主太阳寒水,各行其政。惟春分以后,秋分以前,少阳相火,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三气合行其事。是故天本热也,而益以日之暑;日本烈也,而载以地之湿;三气交动,时分时合。其分也,
以风动于中,胜湿解蒸,不觉其苦。其合也,天之热气下,地之湿气上,人在气交之中,受其炎蒸,无隙可避,多有体
倦神昏,肌肤 起,胸膺痤出,头面疖生者矣。甚则消渴痈疽,吐泻疟痢,又无所不病矣。其不能澹泊滋味,屏逐声色
者,且以湿热预伤金水二脏,为秋冬发病之根。故病之繁而且苛者,莫如夏月为最。夫天气无形之热,与地气有形之湿
交合,而大生广生之机益彰,然杀机每伏于生机之内。所称移星易宿,龙蛇起陆者,即于夏月见之,人身亦然。《内经》
运气主病,凡属少阴君火,即与太阴湿土一类同推,不分彼此。而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
之,以淡泄之,治湿之法则然矣。下文即出治热之法云∶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可见湿淫
而至于上甚,即为热淫,其人之汗,必为湿热所郁,而不能外泄,故不更治其湿,但令汗出如其故常,斯热从汗散。其
上甚之湿,即随之俱散耳。观于《内经》湿热二气合推,即以得汗互解,妙义彰彰矣。
仲景以痉病、湿病、喝病,
共为太阳经外感之候者,合而名篇。盖痉为热病之最恶者,而要皆为湿热之所酿,正从三气交动中,会其微旨也。然三
气杂病,非伤寒之比者,曷可枚举。但有一端为时令所乘,即当推三气主病。何有何无,孰浅孰深,以求确然之治。如
当风冒湿,饮醇啖爆,精津素亏,热毒内蕴,湿邪久着之体,发为疮疡、疟、痢、黄瘅、肿满、消渴、痿厥之病,既有
湿热多寡之不同,又有气血虚实之各异,向非深入轩岐仲景堂奥,而取途于诸家之狭隘,所称活人手眼,果安在哉?故
会三气交病之义,以审脉辨证用方,其于湿热之孰多孰少,治疗之从上从下,补救之先阴先阳,纤悉毕贯矣。不遵圣法,
而欲免过差,其可得乎?
《金匮》论痉病,于风木主事之时,蚤已申不可汗下之戒云∶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见风与热合而生病,
风则内应肝而主筋,热则内应心而主脉,妄下损阴,则筋失养而成痉。妄汗损阳,则脉失养而拘急矣。至湿 所酿之痉,
其不可汗下之意,则为少变,维时阳气在外,既屡以发汗为戒,及遇无汗之刚痉,又不得不用葛根汤,取其微汗。至于
下法,全不示戒,且云可与大承气汤,其意甚微。见身内之阴,为外热所耗,容有不得不下之证,但十中不得一二,终
非可训之定法。略举其端,听用者之裁酌耳。热亦见风寒之邪中人,不可妄用苦寒,湿热之邪中人,不可妄用辛温矣。
\x论《金匮》治痉用栝蒌根桂枝汤方\x 本文云∶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KT KT 然,脉反沉迟,此为痉,
栝蒌根桂枝汤主之。伤寒方中,治项背KT KT ,用桂枝加葛根汤矣。此因时令不同,故方亦少变,彼之汗出恶风,
其邪在表。而此之太阳证,罔不具备,其邪之亦在于表可知也,但以脉之沉迟,知其在表之邪,为内湿所持而不解。即
系湿热二邪交合,不当从风寒之表法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