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医经读
书名:医经读
作者:沈又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篇名>平集

属性:医不知病何由治病医不知不病何由知病平平人也即不病患也经有平人气象篇盖取诸此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上古天真论)
乃问于岐伯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对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曰冯乎对曰大气举之也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素五
营运)
寒暑六入谓五气从上下四旁而入非六气也六气乃后人伪造详辨于后
帝曰天以六六之节以成岁人以九九制会何谓也岐伯曰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
按六六之节即三百六十日法也九九制会者用九九之法以推日月五星之会也法具周髀经度者所以测天之程也天体环转
不息难以测度圣人以星之明显者(即二十八经星也)识之为限而后度乃生焉譬以山川城邑识道里之远近耳奇器图每度二
百五十里然天体如卵度如柳叶近极者狭近赤道者广难以一定拘也气者二十四气也数者盈虚之数也
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按日行周天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月行疾每日过十三度有余约二十九日零退一周天凡十二周天得三百五十四日零较
日行少十日零所谓日月不齐之数也圣人于是正岁年以别之周礼太史正岁年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故岁必二十四气全年则十
二月或十三月乃以气之盈补朔之虚每三十四月而适齐六十六气故谓之闰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按左传作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史记作归邪于终盖古人推历谓之步历言日月转运于天犹人之行步也履即步也日
月之行必有余分履端于始者必以日月全数前无余分之日为上元历之端首也举正于中者中气不越本月若盈本月一策此月即
是闰月也归余于终者积余成一月而置闰也
天有十日(十干也)日六竟而周甲(六十日周一甲子也)甲六复(六甲子也)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五日谓之候三
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
汲冢周书时训解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此即五日谓之候也其余节气仿此不备录
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
土分旺四季十八日取万物生于土归于土之义究非土之定位惟长夏乃其定位耳特夏火方尽秋金复至长夏几为虚位莫若
遵六元正纪五步为正大寒交初运木旺春分后第十三日交二运火旺芒种后十日交三运土旺处暑后七日交四运金旺立冬后四
日交终运水旺如此则五行各得其平矣
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
胜薄之也命曰气迫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素六节藏象论)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天元纪)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命脉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
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
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
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素灵兰秘典)
(彭)按膀胱止有一口口端横一管上半管即名下焦下半管即是溺孔未溺时膀胱之底下垂其口向上与下焦直对故下焦
别回肠而渗入焉欲溺时大气举膀胱之底则其口向下从溺孔注出故曰气化则能出矣妊妇胎压胞门
小便不出丹溪用托胎法深得此意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故曰实而不能满也(素五脏别论)
五脏宜藏六腑宜通(东垣语)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
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六腑皆为阳五脏皆为阴背为阳阳中之阳心
也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至阴脾也(素金匮真言)
知此可以决病之间剧
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
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
中之少阳是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