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所谓形如死
人。)其状若
尸,曰尸厥。 (即 )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即烧灰存性也。)饮以美酒一杯,(血余通
血,酒通气,气血通则苏。)不能饮者(口噤也)灌之,立已。(此即中恶证也。)
以上经文与《诸中篇》中所言无异,是《经》所谓厥逆者,明以暴仆卒倒为言,
初不系于手足之为寒为热也。此其与《伤寒论》所称固大异矣,然《经》亦有以手
足寒热为言者,详下文。
《厥论》谓∶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以阴气起于五趾之里而聚于膝,阴气胜则从
趾至膝上寒,由此人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于秋冬阳气收藏之时,妄行耗散,其阳
如被夺去也。)
阳气衰损,阴气独在,故手足寒也。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以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
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由其人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
于脾中不得散,(酒食在胃,因房事伤其精气,不能营运也。)酒气与谷食相搏,热盛于中,遍于
身,内热则溺赤,肾气日衰,(水受火耗。)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
详此经文,热厥则手足热,寒厥则手足寒,亦与仲景不论寒热厥皆手足寒者,
异矣。
治法∶煎厥,人参固本丸。薄厥,蒲黄汤。尸厥,二十四味流气饮、苏合香丸,
(见诸中。)菖蒲末吹鼻。寒厥,四逆汤、六味附子汤,灸阳辅、绝骨,或酒水各半温渍
至膝。热厥,六味地黄丸,(见虚损。)小便三升温渍手足。另有痰厥,即《中风篇》丹
溪所云因于湿热生痰者也。若是寒痰迷闷,四肢逆冷而卒倒,姜附汤。(见中寒。)又气
厥分气虚、气实。虚者,即《中风篇》东垣所谓因于气虚者也;实者,即《中气篇》
所言者是也。又有血脱之厥,(大吐大崩,多致卒倒。)宜先掐人中,或烧炭沃醋熏鼻,以收
其气,急用人参一二两煎汤灌之,然后根据血证门用药。有色脱之厥,淫欲过度立即
脱死者,急掐人中,令阴人搂定,用口相对嘘暖气通接之,切勿放脱,随灸气海数
十壮,饮以独参汤。如迟至三两日乃脱者,(精去于先,而气脱于后也。)亦灸气海,饮参汤。
酒厥,葛花解酲汤。(见伤饮食。大醉则上盛下虚,故卒厥。)食厥,过饱适有感
触,胃气不行,
阳并于上,上半身热,下半身冷,(即中食上部有脉下部无脉证。)拥炉不暖。误行温补则死,
此阳明气逆,故两手不冷,平胃、加减保和丸。(并见伤食。)



<目录>卷之四・杂症

<篇名>挛

属性:挛者,久不伸,锢则难医,非如抽搐拘急暂病可比。其理不外寒则收引,热则
干缩二端,而寒者易治,热者难治,何则?寒虽收引而筋脉不枯,但用温热之剂以
去其寒,则阳回冻解而缩者以舒,不难治也。(亦有日久寒气聚沫结痰,包裹坚凝,药不能
攻者,然熨、洗、烙、灸法,皆可施也。)惟热而干缩者,日久槁枯已定,虽极力滋润,终难复
元耳。热者多虚,血液枯也。亦有实者,或为风寒所闭,或为痰涎所滞,血脉不得
流通,火性不受遏郁,激而暴发,陡然挛曲,(如蛇之动而挛曲,是其象也。)观脚之转筋抽缩
可见矣。寒者多实,血液痰湿为寒所凝滞。亦有虚者,阳气不足也。丹溪治一村夫,
背偻足挛,已成废人,脉沉弦而涩,用张子和煨肾散治之,吐泻两月余而愈。



<目录>卷之四・杂症

<篇名>抽搐

属性:(《准绳》谓即螈 。螈,拘急也, ,弛纵也。抽搐属螈,然亦微异。盖拘急者,
筋脉拘束紧急不
得伸舒,观脚指受寒筋急可见。抽搐,则频伸频缩也。)
抽搐者,手足频频伸缩也。或言搐搦者,搦谓十指频频开合,两拳紧捏也。
证属风火,风火为阳邪,主动而不宁。其不为躁扰而为搐搦者,血枯筋急也。若妄
加灼艾,或发其表,则死不旋踵。小儿急惊风多此证。宜泻木火,凉惊丸主之。血
虚,续断丸。肝邪盛,宜救脾者,小建中汤(见劳倦)加减。热伤元气,人参益气汤。(见
痹。)血气虚弱,内火盛,兼中外风,风火相煽,则不得不加发散之品,续命煮散。兼
心神昏愦者,独活汤。产后血虚发热,热盛生风得此,八珍汤(见虚损)加丹皮、钩藤,
以生阴血。不应,兼补脾胃以生血。小儿吐泻后,脾胃之阴气亏损,成慢惊风者,
亦多见此,为虚风虚热。若更阳气虚陷,其风火尤为无根之虚焰。虚者,十全大补
(见虚损)加桂、附;陷者,补中益气汤(见气)加桂、附。此等阳虚之证,肢体恶寒,脉微
细,为真状。若脉浮大,发热烦渴,为假象,不可泥于证属风火一语,以为实邪也。
若戴眼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