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当归。或用人参养荣汤亦可,
但虚候少退即宜屏去,勿久用也。
服药不受,额汗,肢冷振战,心烦,坐卧不安,此中气亏,不能胜药也,名药
烦。急投姜汤立已,或药中多加生姜煎服,则无此状矣。更宜均药为两三次服,以防呕吐。
服承气汤全不行,或次日方行,或半日仍吐原药,此因中气亏不能运药也,大
凶之兆,宜加生姜、人参,以助胃气。然有病重剂轻,亦致不行,不在此例。
思冷冻饮料,热渴甚也。勿论四时,宜量与之。若尽意饮,则水停心下矣。
虚烦,坐卧不安,手足不定,六脉不显,尺脉不至,此元气不能主持,法当大补。
神虚谵语。未下之前谵语,必有内热烦渴之证,此为实病,宜下。既下之后,
数日内谵语不止,此元神未复也,急宜清燥养荣汤。
协热下利,泄泻稀粪,色必赤黄,或焦黄,此胃不留邪也。一二日利止热退为
病愈,利不止者宜小承下之,而利自止。若利止一二日,忽烦渴,又泄,此伏邪又
发也,仍照前治。
大便闭结,内热故也,宜下之,诸病如失。
呃逆有寒有热,以本证参之。热则白虎、承气,寒则四逆汤。
热结旁流。先便闭后纯利清水,全无粪,此粪结于内也,宜承气汤下结粪而利
自止。若服药后,结粪不下,仍利臭水,邪犹在也,病必不减,再下之。
大肠胶闭,极臭如粘胶,而却不结,此热极也,不下即死。
小便赤色,胃热也,宜调胃承气汤。
小便急数白膏如马遗,膀胱热也,宜猪苓汤∶猪苓(二钱)、泽泻(一钱)、滑石(五分)、甘
草(八分)、木通(一钱)、车前(二钱)。
小腹按之硬痛,小便自调,此蓄血也,桃仁汤∶桃仁(三钱)、丹皮、当归、赤芍、
(各一钱)。阿胶(二钱)、滑石(五分)。
脉厥,神色不败,言动自如,别无怪证,忽六脉如丝,甚至于无,或一手先伏,
此失下气闭故也,宜承气汤缓缓下之,六脉自复,忌生脉散。



<目录>卷之二・杂症\瘟疫病论

<篇名>愈后诸证论

属性:愈后大便久不行,作呕不进食,此下格病也。宜调胃承气热服,下宿结而呕止。
愈后数日,腹痛里急,此下焦伏邪,欲作滞下也,宜芍药汤∶白芍、当归、浓
朴(各一钱)、槟榔(二钱)、甘草(七分)。
愈后大便数日不行,别无他证,此虚燥也。切不可攻,宜蜜导法,甚则宜六成
汤∶当归(一钱半)、白芍、麦冬、天冬、(各一钱。)地黄(五钱)、肉苁蓉(三钱)、日后更燥,宜六味
丸减泽泻。
愈后五更夜半作泻,其脉迟细而弱,此命门阳虚也,宜七成汤∶故纸(三钱)、炮附、
白茯苓、人参、(各一钱。)五味(八分)、甘草(五分)。愈后更发者,八味丸倍加附子。
愈后微渴微热,不思饮食,此正气虚也,强与之即为食复,渐进稀粥,以复
胃气。
愈后能饮食,肢体浮肿,此气复也。胃气大健则浮肿消,勿误为水气。若小便
不利而肿,乃是水肿,宜济生肾气丸。
愈后因劳而复发热,宜安神养血汤∶茯神、枣仁、白芍药、当归、远志、桔梗、
地黄、陈皮、甘草、圆眼肉。
愈后伤食,吞酸嗳气而复热,轻则少食,重则消导,自愈。若无故自复,此前
邪未尽除也,稍与前证所服之药,以彻其余邪自愈。



<目录>卷之二・杂症\瘟疫病论

<篇名>妇人小儿瘟病论

属性:经水适来而瘟,邪不入胃,入于血室,至夜发热谵语,或止夜热而不谵语,宜
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甘草、生地。
经水适断而瘟,宜柴胡养荣汤,与适来有虚实之别。
妊娠瘟病,宜下者,照前法下之,毋惑参术安胎之说而用补药,则大凶矣。但
下药得下则已,勿过剂也。
小儿瘟病,遇时气盛行,发热、目吊、惊搐、发痉,是也。宜太极丸∶天竺黄、
胆星、(各五钱。)大黄(三钱)、麝香(三分)、冰片(三分)、僵蚕(三钱),糯米饭丸,如芡实大,朱砂为
衣。凡遇疫证,姜汤下一丸,神效。



<目录>卷之二・杂症\瘟疫病论

<篇名>补遗病论

属性:疫兼痢,发热身痛,渴躁满吐,最为危急,宜槟芍顺气汤∶槟榔、白芍、枳实、
浓朴、大黄,生姜煎服。
疫兼水肿,宜小承气下之。
阳证似阴,外寒而内热,则小便必赤,最易辨也。
阴证似阳,此伤寒有之,瘟病无有也。



<目录>卷之二・杂症

<篇名>疟

属性:《内经》论疟,谓生于风。盖外感风寒,邪在太阳阳明属表,则发热。在少阳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