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医与诗皆能穷人耶?抑廉吏固不可为耶?今兼容补官有日矣,
西池尚高卧不起,窥其意,似欲以医终老者。然则贫固其所甘,而穷愁着书,又其
所乐者矣。或曰∶多文为富。西池尝举鸿博,着述追步金坛,何富如之?是编又继
《准绳》行世,可以不朽,视富贵利达朝荣夕萎者,所得孰多?宜西池不以彼易此也。
噫,知言哉!
\x赐进士出身翰林院检讨加一级前翰林院汉书庶吉士壬子科
乡试福建文闱同考官己酉科解元年眷弟辛昌五顿首拜撰\x



<目录>

<篇名>凡例

属性:一论证须明其所以然,则所当然者不言而喻。兹集务穷其源,故论证详而系方
略(如怒、太息等篇,并不系一方,但明其理,则方在其中,如必欲考古人成法,于
《准绳》等书检求可也。)
一论中所引古人成说,欲令读者易晓,不无修饰之处,即非古人原文,故多不
着其名氏,非掠美也,谅之。
一议论多出臆见,间与古人抵牾,不避不敏,求正有道,幸恕狂瞽。
一河间言暑火,乃与仲景论风寒对讲;丹溪言阴虚,乃与东垣论阳虚对讲,皆
以补前人所未备,非偏执也。后人动议刘、朱偏用寒凉,矫以温补,立论过当,遂
开酷烈之门。今日桂、附之毒,等于刀锯。梦瑶目睹时弊,不得不救正其失,初非
偏执,读者幸勿以辞害意。
一是集宦游所作,自粤西而辽左,十余年来,风 烟江,霜轮沙碛,偶
有所得,随付小史录之,以故体裁无定,亦欲改从画一,而多事仓卒,未能也。
一论目、方目各下注页数,而方目之前,复冠以门目两页,下注方目页数,使
先得方目页数,而后查诸方页数,皆以便检寻也。
一诸方有在论外者,(如《关格门》方全在论外,《虫门》取虫积,二方在论外是也。)检方目即得。
一论中主治诸方,隶别门者,注明见某门字样。其不注者,即本门方。或虽隶
别门,而一篇之中重出数见,亦但于首见者注之,余不复注。
一方下例系主治,以着本方之功,即以明用药之理。(知某药为某病设也。)凡品味 杂
者,必所治之证不一,丹溪所谓杂合之病,须用杂合之药治之也。本宜备录,以锓
板力绌删之,用方者当因病加减,更详考原方主治为佳。(诸方多从《准绳》录入,按
门索之。)
一药品分两轻重古今不同,炮制亦异,当酌宜用之。
一此书只论杂证,尚有《伤寒论近言》、《妇科辑要》、《幼科辑要》、《痘疹辑要》、
《本草韵语》、《针灸吹云集》等书,俟续刻呈教。
一五卷四诊,HT 思恩时辑以教邑医者,本自为一书,今附《医碥》之末,颇多
改窜,与旧本岐出,当以今刻为定。



<目录>卷之一・杂症

<篇名>脏腑说

属性:喉在咽前,其系坚空,连接肺本,为气息之路。呼吸出入,由肺橐龠。肺居
胸上,覆诸脏腑,故称华盖。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气则满,呼气则虚。肺气上
通鼻窍,故谓肺开窍于鼻也。肺下为心,心有系络,上系于肺。心中有窍,
与肺不同。心气上通于舌,故谓心开窍于舌。(按舌之腠理,即窍也。《原病式》注云∶
古知味,不可云无窍,但细微,不似耳目等窍之大耳。故守真曰∶玄腑者,玄微腑也
。脏腑皮毛骨肉筋膜,无处不有,乃气出入升降之门路。以此推之,则心窍在舌,
可默会矣。若泥耳目等窍求之,固矣。)心外有心包络,即
膻中也。形如仰盂,以包裹此心,使邪不能犯。犯者,包络当之。若犯至心即死
矣。脾、胃、肝、胆、肾、膀胱各有一系,系于包络之旁,以通于心。此三者,皆
在膈上。膈者,隔也。有膜与脊胁周回相着,遮蔽膈下浊气,使不得上熏
心肺。膈膜之下为肝,肝气上通于目,故谓肝开窍于目。肝叶中有胆,胆中有
汁,藏而不泻。以上肺、心、心包络、肝、胆,皆从喉之一路而下者也。咽在喉后,
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水谷由此入胃,与喉之气道不相犯。盖喉窍有
一会厌覆之,如皮如膜发声则开,咽食则闭。故水谷下咽,了不犯喉。若当食
而发声,则会厌忽开,食错入喉,喉不容物,遂呛而出矣。胃在膈膜之下,其上之
左有脾,形如刀镰,能动而磨食使消化。脾气上通于口,故谓脾开窍于口也。胃之
下口连小肠,小肠后附脊膂,前附脐之上,左环周回叠积,共盘十六曲。小肠
之下口,右接大肠,(亦名回肠。)当脐左回周叠积,亦盘十六曲。其下为广肠,附
脊左环叠积。其下名直肠,出肛门,为粪道。(广肠,即大肠下节之更大者。直肠,
又广肠之末节耳。)广肠之左侧为膀胱,膀胱上无窍,只有下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