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经验定心丹
(楫自制)
茯神(去皮木,一两) 远志(酒浸软去心,五钱) 人参(去芦,八钱) 沉香(黑 重沉水者,三钱,不见火) 龙 骨( ,七钱) 怀生地(洗去土,一两半) 当归身(酒洗,一两) 白芍药(酒炒,八钱) 丹参(
去芦,一两) 桂枝(去骨,三钱) 甘草(炙,二钱) 荷蕊(出水而未开者焙干,一个)
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用上好水飞过,朱砂为衣。每服二钱,食远 白汤下。午后勿服。此方验过多人矣。
炙甘草汤
(见第三十三)
【目录】卷十八(补遗)
【篇名】健忘属性:道过之言,行过之事,久不记忆曰忘。若当下即不能记,索之胸臆,了不可得 者,健忘也。乃心虚肾惫,水火不交,精血之府空,荣卫之道涩,致令机关不利,
灵巧不开。高年衰朽者,多得之。(宜归脾汤、读书丸、朱雀丸、二参丸、开心散之类。)亦有痰血癖 积碍其机关而成者,此又不以年高论也。(宜寿星丸、导痰汤、代抵当丸选用。)
【目录】卷十八(补遗)\健忘【篇名】附方属性:
归脾汤
(见第五十八)
读书丸
石菖蒲 菟丝子(酒煮) 远志(酒浸去心,各一两) 地骨皮(去骨洗净,二两) 生地黄 五 味子 川芎(各一两)
上为末,薄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临卧白汤下。
朱雀丸
(见第五十一)
二参丸
治健忘,养神定志,和血安神,外华腠理。
天门冬(去皮) 熟地黄(酒蒸捣) 丹参(各一两半) 白茯苓(去皮) 麦门冬(去心) 甘草 (各一两) 远志(酒浸去心) 人参(去芦,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以朱砂研极细,水飞过半两为衣。每服五十丸,
加至百丸。空心煎愈风汤送下。(愈风汤系洁古方。其方三十三味,皆风药,繁杂之甚,故不录。今只以 白汤送之。)
开心散
治好忘。
石菖蒲(一两) 白茯苓(去皮,二两) 远志(去皮) 人参(去芦,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米饮调下。
寿星丸
治痰滞经络多忘。(方见第五十八)
导痰汤
(见第四十一)
代抵当丸
治瘀血喜忘。(方见第二十)
【目录】卷十八(补遗)
【篇名】不寐属性:《难经》四十六难曰∶老人寤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然经言少壮者,
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日精,夜不寤。老人血气衰,
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寐也。故知老人不得寐也。(宜八珍汤、归 脾汤之类。)虚劳虚烦不得眠者(宜仲景酸枣仁汤。)胆虚惊悸不寐者。(宜温胆汤、六君子汤 之类。)痰饮停中,烦惑不合目者。(宜内经半夏汤、导痰汤之类。)
【目录】卷十八(补遗)\不寐【篇名】附方属性:
八珍汤
(见第十六)
归脾汤
(见第五十八)
仲景酸枣仁汤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 茯苓 芎 (各二两。深师有生姜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三升,分温三服。
温胆汤
(见第二十)
六君子汤
(见第十六)
内经半夏汤
治阴阳之气偏胜,不相和谐,阳不得入阴,故不瞑不寐。服此阴阳通,
卧可立至。黄帝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亦治痰气阻塞,阳不 入阴,成上证。大抵转动枢机,则阴阳自谐矣。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
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秫米,北人谓之黄米,可以 酿酒,)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 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久者,三饮而已也。
导痰汤
(见第四十四)
【目录】卷十八(补遗)
【篇名】呃属性:呃,即哕也。有火、有痰饮、有寒、有虫、有食、有胃虚、有肾虚。种种不同,
但虚寒者十九。然必细察得之久暴,声之远近,形之盛衰,及病之所由起,则施治 自多效也。盖潜行默运,无声无臭者,中气之常也。若有所激,气即为火,易其常 性,卒暴上冲。仍欲其潜行默运,无臭无声,安可得乎?至若痰饮停中,碍其清道。
阴寒迫里,遏其阳升。或蛔卒动而气阻,或食暴入而气壅,或胃气虚于上而气不舒,
或肾气虚于下而气不续,皆能挠挫运机,行不顺利,而呃呃之声,有自来矣。故因 于火者,其声频以促,兼面赤而脉数。(宜二陈汤加山栀、黄连之类。)因于痰饮者,其声缓匀,
兼吞酸面泽而脉滑。(宜二陈汤、温胆汤、导痰汤之类。)因于阴寒者,其声短,而声扼扼不扬,
兼面色青白,恶寒而脉紧。(宜二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