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61-医灯续焰-第102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br>枸杞子(三两) 苁蓉(酒浸、炒) 巴戟(去心,各一两) 甘菊花(四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盐汤食远任下。余太宰方,加熟地黄二两。

驻景丸
治肝肾虚,眼昏翳。

熟地黄 车前子(各三两) 菟丝子(酒煮,五两)
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白茯苓、石菖蒲汤任下。又方加枸杞子一两半,尤佳。

枸杞子酒
治肝虚当风眼泪。

上用枸杞子最肥者二升,捣破,内绢袋,置罐中。以酒一斗浸讫,密封勿泄气。
候三七日,每日取饮之,勿醉。

地芝丸
治能远视,不能近视。亦能治脉风成疠。

生地黄(焙) 天门冬(去心,各四两) 枳壳(炒) 甘菊花(去蒂,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茶清送下。

定志丸
治能近视,不能远视。

远志(去苗、心) 菖蒲(各二两) 人参 白茯苓(去皮,各一两)
为细末。炼蜜丸,以朱砂为衣。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食后米饮下。
【目录】卷十八(补遗)
【篇名】耳属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耳,在窍为耳。《灵枢》脉度篇曰∶肾气通于耳。
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阅五使篇曰∶耳者,肾之官也。金匮真言又曰∶南方赤 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是耳一也,为两脏共开之窍,岂非心肾交通,水火相济 之义乎?若二脏不和,虚实寒热,皆能上致耳疾。即经络之过于耳者,亦皆能作疾。
如《灵枢》经脉篇曰∶小肠手太阳之脉,入耳中,其病耳聋。三焦手少阳之脉,从 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其病耳聋浑浑 。大肠手阳明之别脉,入耳,合宗脉,实则龋聋。
口问篇曰∶耳中,宗脉之所聚也。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而脉竭,故上虚而鸣。选方四首。
【目录】卷十八(补遗)\耳【篇名】附方属性:
清神散
治风气壅上,头目不清,耳常重听。

僵蚕 菊花(各一两) 荆芥 羌活 木通 川芎 香附 防风 菖蒲 甘草(各二钱)
为末。每三钱,食后临卧茶清下。

磁石汤
治肾虚耳聋,面黑,饥不欲食,腰胁背痛。

磁石 五味子 杜仲 白术 白石英(各二钱) 黄 白茯苓(各一钱)
水煎服。

益肾散
治肾虚耳聋。

磁石 巴戟 沉香 菖蒲 川椒(各一两)
为末。每二钱,用猪肾一枚,细切,和以葱、盐并药,用湿纸十重包裹,煨熟。空心细嚼,酒下。

犀角饮子
治风热上壅,耳聋肿痛,脓水流出。

犀角 菖蒲 木通 玄参 赤芍药 赤小豆 甘菊花(各五分) 甘草(二分半)
姜煎,温服。
【目录】卷十八(补遗)
【篇名】鼻属性:《素问》金匮真言曰∶西方色白,入通于肺,开窍于鼻。阴阳应象大论曰∶肺主 鼻,在窍为鼻。脉度篇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五脏别论曰∶五气 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不利也。气厥论曰∶胆移热于脑则为辛 鼻渊。
经脉篇曰∶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 中,其病为鼽衄。大肠手阳明其病亦为鼽 衄,膀胱足太阳亦为鼽衄。又曰∶脾热者,鼻先赤。选方七首。
【目录】卷十八(补遗)\鼻【篇名】附方属性:
通气汤
治鼻塞不闻香臭。

羌活 独活 苍术 防风 升麻 葛根(各六分) 白芷 甘草 川椒(各二分)
冬月加麻黄二分,姜、枣、葱白煎服。

防风散
治鼻渊脑热渗下,浊流不止。

防风(五分) 黄芩 人参 甘草 川芎 麦门冬(各二分)
为末,食后沸汤调服。

单南星饮
治风邪入脑,宿冷不消,鼻内结物,壅塞脑气,遂流浊髓。

南星为细末。每二钱,用枣七枚,甘草少许同煎。食后服。三、四服,其物自 出,涕自收,外贴荜茇饼。

荜茇饼
荜茇 香附 大蒜(等分)

捣作饼。纱衬炙热,贴囟门上,用熨斗火熨透,其涕自止。

瓜矾散
治鼻痔肉,化水自下。

瓜蒂(四钱) 甘遂(一钱) 白矾(枯) 螺壳(四钱) 草乌尖(各五分)
为末。真麻油调,丸如鼻孔大。每日一次,以药入鼻内,令着痔肉上。

芷夷散
治鼻流浊涕。

白芷(一两) 辛夷(五钱) 苍耳仁(三钱半) 薄荷(五分)
为末。每二钱,葱、茶清调服。

鼻衄不止方
鲜生地捣汁,饮之立止。萝卜汁、无灰酒和服。阴炼人中白温汤调服,及单饮童便俱妙。

【目录】卷十八(补遗)
【篇名】口唇属性:金匮真言论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五脏生成论曰∶脾之合肉也,
其荣唇也。六节藏象论曰∶脾胃之华,在唇四白。脉度篇曰∶脾气通于口。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