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毒未发,
及瘟疫山岚瘴气,缠喉风,冷水入薄荷一叶,同研下。急中癫邪,喝叫乱走,鬼胎
鬼气,并用暖无灰酒下。自缢并落水死、心头暖者,及惊死、鬼迷死未隔宿者,并
冷水磨灌下。蛇犬蜈蚣伤,并用冷水磨涂伤处。诸般疟疾,不问新久,临发时,煎
桃柳枝汤磨下。小儿急慢惊风,五疳八痢,蜜水、薄荷一叶同磨下。牙关紧急,磨
涂一丸,分作三服,量大小与之。牙痛酒磨涂,及含药少许吞下。汤火伤,东流水
磨涂伤处。打扑损伤,炒松节无灰酒下。年深日久头疼、太阳疼,用酒入薄荷叶磨,
纸花贴太阳穴上。诸般痫疾,口眼 斜,眼目掣眨,言语蹇涩,卒中风口噤,牙关
紧急,筋脉挛缩,骨节风肿,手足疼痛,行步艰辛,一应风气疼痛,并用酒磨下。
有孕妇人不可服。(一方加山豆根、全蝎、朱砂、雄黄各一两。)
\x四七汤\x(见第十七)
\x枳桔二陈汤\x(见第四十八)
\x平胃散\x(见第四十四)
\x东垣温胃汤\x 治服寒药多,致脾胃虚弱,胃脘痛。
白豆蔻(二分) 益智 砂仁 浓朴 甘草 干姜 姜黄(各二分) 黄 陈皮(各七分) 人
参泽泻(各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半盏,食前温服。
\x来复丹\x(见第十七)
\x理中汤\x(见第十七)
\x东垣天台乌药散\x 治一切沉寒痼冷,心腹搅痛,并积年寒疝。
天台乌药 木香 茴香(炒) 青皮(去白) 良姜(炒,各五钱) 槟榔(锉,二枚) 川
楝子(十个) 巴豆(十四枚)
上十味,先以巴豆打碎,同楝子用麸炒黑色。去巴豆麸,俱不用。外为细末。
每服一钱,温酒调下。痛甚者,炒生姜热酒下。
\x和剂半硫丸\x(见第五十七)
\x乌药顺气散\x 治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及瘫痪,步履艰难,脚腰痿
软,或心腹疼痛。
麻黄(去根节) 陈皮 乌药(各二钱) 白僵蚕(去丝嘴炒) 干姜(炮,五分) 川芎 枳壳
桔梗 白芷 甘草(炒,各一钱)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x铁瓮先生交感丹\x(见第五十八)
\x温胆汤\x(见第二十)
\x小柴胡汤\x(见第四十三)



<目录>卷九

<篇名>疝气脉证第六十四

属性:疝气弦急,积聚在里。牢急者生,弱急者死。
疝气者,气聚而大,外仍敛束,故脉则见弦急而证则多腹痛也。字下从山,亦
是聚而大之之义,皆从寒湿积郁于里得之。间有曰风、曰热者,亦不过寒风、湿热
耳。其发也,多恶寒寒热,呕逆不食,状类伤寒。但兼腹痛,或小腹痛胀,或只绕
脐痛,或上冲心胸痛,或旁引胁肋痛,或脐下硬急,或气走肠鸣,或控引睾丸,痛
胀急坠,或气归囊袋,收纵不时,甚或囊外或冷、或湿、或热、或红,亦有出水及
久久成痈者。此皆里有故积,复感风寒水湿,或加奔走焦劳,以致触动积邪,气聚
而发。或一二日,或延多日,得温暖及出汗,俱能气散而解也。其脉弦急者,弦急
乃厥阴肝脉,疝多发于肝故也。又弦敛急直,气不鼓畅,主诸痛胀,疝则未有不痛
不胀者。若弦急而牢,见积聚之有根,亦征元本之壮实,脉证两宜,故曰生;若但
急而弱,急则邪盛,弱则正衰,更非积聚在里者之所宜,故曰死。所云多发于肝者,
《素问》五藏生成篇、平人气象论、长刺节论、缪刺论,及《灵枢》经脉篇之言也。
而《素问・骨空论》又云∶有发于任脉、督脉者。《素问》阴阳别论、五藏生成篇、
脉要精微论、玉机真藏论、大奇论、四时刺逆从论,及《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经筋篇又皆云有发于别脏别腑者。骨空论言任脉有内结七疝之名,而未有七疝之状。
巢氏因叙七疝曰厥疝、曰 疝、曰寒疝、曰气疝、曰盘疝、曰 疝、曰野狼疝。而张
子和复立七疝之名,曰寒疝、曰水疝、曰筋疝、曰血疝、曰气疝、曰狐疝、曰 疝。
外复有小儿 疝及膀胱、小肠等气,亦指称为疝者。聚讼纷纷,迄无定论。近惟张
景岳一辩,最为详悉得理。兹录于下,不敢再赘。
景岳曰∶愚按本经诸篇,所言疝证不一。有云狐疝者,以其出入不常也。有 疝者,
以其顽肿不仁也。有冲疝者,以其自少腹上冲心而痛也。有厥疝者,以积气在腹中,
而气逆为疝也。有瘕疝者,以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蛊也。有六经风疝者,如四
时刺逆从论之所云也。有小肠疝者,如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小肠病者,小腹痛,腰
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者,亦疝之属也。是皆诸疝之义。按骨空论曰∶任脉为病,
男子内结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