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出脓血,其
肿痛即减。由积热凝结而成,宜服五福化毒丹,兼用冰
硼散,抹于痈处,日三抹之。乳母常忌鱼腥、辣物。
方剂:五福化毒丹(见赤游单毒)
冰硼散(见口部鹅口疮)



<目录>外科卷下\婴儿部

<篇名>胎风

属性:【方歌】胎风初起皮色红,状如汤泼火烧同,证由孕母多积热,
清胃汤服即有功。
【注】此证又名胎赤,婴儿初生,身热皮红,状如汤泼火烧,
由孕母过食辛香热物,以致脾胃积热。乳母宜服清胃汤
,婴儿亦饮少许,外皮{赤,用〔火段〕石膏研细敷之
。如无{赤,乃孕母脾虚,用粳米粉敷之。若儿大能食
米面,身热皮红者,系腑热内蒸,湿气外乘之故,即名
玉烂疮。宜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内服导赤汤即效。
方剂:清胃汤(见齿部牙衄)
如意金黄散(见肿疡门)
导赤汤(见口部口衄)



<目录>外科卷下\婴儿部

<篇名>脐疮

属性:【方歌】脐疮儿脐破水伤,草纸烧灰敷最良,久而不愈风邪袭,
恐发风痫紧紧防。
【注】此证由水湿伤脐所致。若久不愈,则发抽搐,又因风邪
外袭也,恐变风痫。宜大草纸烧灰敷之,或加枯矾;或
再加龙骨烧上等分,入麝香少许,撒之即效。



<目录>外科卷下\婴儿部

<篇名>脐突

属性:【方歌】脐突胎中积热生,总由孕母失调停,儿脐突出肿赤大,
宜清母子即脐平。
【注】此证儿脐突出,赤肿虚大是也。由孕母失于调停,儿在
腹胎,受母积热,既生之后,儿脐即肿。宜清母子之热
,儿脐不必敷治,恐反为害。如旬日外,儿脐忽肿,如
吹不赤,捻动微响,或惊悸作啼者,宜用白芍药汤加薏
苡仁,令儿服之,外以外消散敷之即愈。
方剂:白芍药汤
组成:白芍(酒炒,一两) 泽泻(五钱)
甘草(生,一钱二分)
肉桂(拣薄者刮去粗皮,一钱)
 共研粗末,每用二钱,水一钟,煎四分,空心频服
。脐下痛加钩藤一钱,生姜一片,食盐五厘。
【方歌】白芍药汤泽泻甘,再加肉桂共粗研,专医脐肿惊啼叫,
空心煎服医二钱。
又方:外消散
组成:大黄 牡蛎(〔火段〕,各五钱)
朴硝(二钱)
  共研细末,用活田螺数十枚,洗净,再以清水半盆
养之,过宿取田螺清水,调药敷于患处,其螺仍放水中
,勿害,方效。
【方歌】外消散敷脐突冒,大黄〔火段〕牡蛎朴硝,活田螺用清
水泡,过宿取水将药调。



<目录>外科卷下\婴儿部

<篇名>阴肿

属性:【方歌】阴肿之证小儿生,久坐阴湿寒气凝,或因怒叫气结闭,
寒热虚实择可行。
【注】此证即古名脱囊。由久坐阴湿之地,为寒气所凝而成;
间或有因怒叫气闭,结聚于下而成者,俱宜用桃仁丸主
之。若寒气客于厥阴、少阴者,则阴囊肿痛,腹痛冷汗
,引缩二子入腹,痛止方出,谓之内吊,宜乌梅散、匀
气散主之。有阴茎全缩不见,或不缩而阴囊肿大光亮,
不燥不疼者,肝肾气虚也,宜橘核煎汤,调匀气散服之
。囊肿及四肢俱肿,二便不利者,膀胱蕴热,风热相乘
也,宜白牵牛散主之。若女儿阴户肿胀者,心热相传也
,宜导赤汤服之,或五苓散用薏苡、车前子煎汤调服。
外治法,但敷立消散,甚效。
方剂:桃仁丸
组成:桃仁(去皮、尖,炒微黄,七钱五分)
白蒺藜(微炒,去刺) 桂心
丹皮(各五钱) 黑牵牛(头末,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粒大。每服十丸,黄酒
送下。
【方歌】桃仁丸逐阴肿疾,怒气闭结或湿袭,蒺藜牵牛桂丹皮,
研末蜜丸如黍粒。
又方:乌梅散
组成:乌梅肉 甘草(半生,半炙)
元胡索(各五钱) 钩藤钩
乳香 没药(各二钱五分)
 共捣粗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煎七分服。
【方歌】乌梅散用乳香没,钩藤甘草元胡索,阴囊肿兼腹中疼,
煎服必先研粗末。
又方:匀气散
组成:桔梗(炒,二两) 陈皮(去白,一两)
茴香(炒) 缩砂仁(炒,各五钱)
甘草(炙,四钱) 姜炭(二钱五分)
 共研细末,每服五分或一钱,白滚水调下。
【方歌】匀气散因外寒侵,阴囊肿痛汗淋淋,桔梗陈皮甘草炙,
茴香姜炭缩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