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白皮 五加皮
白蔹(各一两五钱) 白蒺藜(四两)
 共为粗末,每用五两,水八碗,煎五碗,去滓,淋
洗。
【方歌】漏芦汤甘槐白皮,五加白蔹白蒺藜,脚气疮疼痒津水,
熬汤洗患散湿急。
又方:龙骨散
组成:白龙骨(研) 轻粉(各二钱五分)
槟榔(研,一钱)
k猪粪(新瓦上焙干,再入火中烧之存性,取出研末)
共研匀,先以口含齑水或温盐汤,洗令疮净见肉;
却用香油调药,随疮大小敷之。未愈再敷。
【方歌】龙骨散能去湿腐,脚气疮敷自然无,轻榔猪粪香油入,
久远恶疮用亦除。



<目录>外科卷下\足部

<篇名>田螺疱

属性:【方歌】田螺疱在足掌生,里湿外寒蒸郁成,豆粒黄疱闷胀硬,
破津臭水肿烂疼。
【注】此证多生足掌,而手掌罕见。由脾经湿热下注,外寒闭
塞,或因热体涉水,湿冷之气蒸郁而成。初生形如豆粒
,黄疱闷胀,硬疼不能着地,连生数疱,皮厚难于自破
,传度三、五成片湿烂;甚则足跗俱肿,寒热往来。法
宜苦参、菖蒲、野艾熬汤热洗,次用线针将疱挑破,放
出臭水,加味太乙膏贴之。又将疱皮剪去,宜用石膏、
轻粉等分研末撒之,仍以加味太乙膏盖贴,内服解毒泻
脾汤。更有经年不愈者,系下部湿寒,以金匮肾气丸常
服甚效。
方剂:解毒泻脾汤
组成:石膏(〔火段〕) 牛蒡子(炒,研)
防风 黄芩
苍术(炒) 甘草(生)
木通 山栀(生,研)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服之。
【方歌】解毒泻脾芩蒡子,风膏苔术草通栀,田螺疱起宜煎服,
清热疏风又去湿。
又方:加味太乙膏(见溃疡门)
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加车钱子、牛膝各一两。见
      面部颊疡)



<目录>外科卷下\足部

<篇名>肉刺

属性:【方歌】肉刺证由缠脚生,或着窄鞋远路行,步履艰难疼痛甚,
玉簪根捣贴涂灵。
【注】此证生在脚指,形如鸡眼,故俗名鸡眼。根陷肉里,顶
起硬凸,疼痛步履不得。或因缠脚,或着窄鞋远行,皆
可生之。法宜贴加味太乙膏滋润之,或用紫玉簪花根,
捣烂贴涂,以油纸盖之。又地骨皮、红花等分研细,香
油调敷俱效。
方剂:加味太乙膏(见溃疡门)



<目录>外科卷下\发无定处

<篇名>疔疮

属性:【方歌】五藏皆可发疔疮,现于形体细考详,若论阴阳分上下,
欲知经藏辨何方。
疔名火焰发心经,往往生于唇指中,心作烦时神恍惚,
痛兼麻痒疱黄红。
毒发肝经名紫燕,此患多于筋骨见,破流血水烂串筋,
指青舌强神昏乱。
黄鼓由于脾发毒,多生口角与颧骨,疱黄光润红色缠,
麻痒硬僵兼呕吐。
毒发肺经名白刃,白疱顶硬根突峻,易腐易陷多损腮,
咳吐痰涎气急甚。
从来黑靥发肾经,黑斑紫疱硬如钉,为毒极甚疼牵骨,
惊悸沈昏目露睛。
以上五疔应五藏,又有红丝疔一样,初如小疮渐发红,
最忌红丝攻心上。
凡治疔证贵乎早,三阴三阳更宜晓,在下宜灸上宜针,
速医即愈缓难保。
【注】此数证俱名曰疔。盖疔者,如丁钉之状,其形小,其根
深,随处可生。由恣食厚味,或中蛇蛊之毒,或中疫死
牛、马、猪、羊之毒,或受四时不正疫气,致生是证。
夫疔疮者,乃火证也。迅速之病,有朝发夕死,随发随
死,三、五日不死,一月半月亦必死,此系藏府之乖逆
,性情之激变,节候之寒温肃杀,且毒中有浅深也,若
一时失治,立判存亡。有名为火焰疔者,多生于唇、口
及手掌指节间,初生一点红黄小疱,痛痒麻木;甚则寒
热交作,烦燥舌强,言语疏忽,此属心经毒火而成也。
有名为紫燕疔者,多生于手、足、腰、肋筋骨之间,初
生便作紫疱,次日破流血水,三日后串筋烂骨,甚则目
红甲青,邪视神昏、睡语惊惕,此属肝经毒火而成也。
有名为黄鼓疔者,初生黄疱,光亮明润,四畔红色缠绕
,多生口角、腮、颧、眼胞上下,及太阳正面之处,发
时便作麻痒,重则恶心呕吐,肢体木痛,寒热交作,烦
渴干哕,此属脾经毒火而成也。有名为白刃疔者,初生
白疱,顶硬根突,破流脂水,痒痛兼作,多生鼻孔、两
手,易腐易陷,重则腮损咽焦,吐痰涎,鼻掀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