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红作痒,
甚则{痛,延及谷道,势如火燎。由暑令坐日晒几凳,
或久坐阴湿之地,以致暑湿热毒,凝滞肌肉而成。初宜
芫花、川椒、黄柏熬汤烫洗即消;或毒盛痒痛仍不止者
,宜用油缸青布三指宽一条,香油调雄黄末一钱,摊于
布上,拌之燃着,吹灭焰头,向疮烘之,其痒痛即止,
甚效。



<目录>外科卷下\股部

<篇名>附骨疽、咬骨疽

属性:【方歌】附骨大腿外侧生,在腿里侧咬骨名,体虚寒湿乘虚入,
寒热往来不{红,痛甚彻骨难屈转,寒湿化热肿胖形。
蒜灸起疱无疱逆。溃后最忌败浆脓。
【注】此二证生于大腿里外。外侧属足三阳经,里侧属足三阴
经,附骨疽生于大腿外侧,咬骨疽生于大腿里侧。由体
虚之人,露卧风冷,浴后乘凉,寒湿侵袭,或房欲之后
,盖覆单薄,寒邪乘虚入里,遂成斯疾。初觉寒热往来
,如同感冒风邪,随后筋骨疼痛,不热不红,甚则痛如
锥刺,筋骨不能屈伸动转,经久阴极生阳,寒郁为热,
热甚腐肉为脓,外形肿胖无头,皮色如常,渐透红亮一
点,内脓已成。凡治此证,初起寒热往来,觉痛时轻者
即服万灵丹,重者服五积散加牛膝、红花,痛处用雷火
针针之,发汗散寒,通行经络;脓成开之。溃后余治,
俱按溃疡门。
又有漫肿疼痛,发于尻臀部位者,宜服内托羌活汤。又
有发于腿之里侧近膝者,属足太阴脾、足厥阴肝二经部
位,宜服内托黄耆汤。又有发于腿外侧者,属足少阳胆
经部位,宜内托酒煎汤。又有发于腿之正面者,属阳明
胃经部位,头痛昏眩,呕吐不食,胸膈不利,心烦热闷
者,宜服茯苓佐经汤。又有发于腿之里侧,属太阴脾经
部位,骨节{痛,四肢拘急,自汗短气,小水不利,手
足浮肿者,宜服附子六物汤。又有发于腿之后面,属足
太阳膀胱经部位,腿足挛痹,关节重痛,憎寒发热,无
汗恶寒,或兼恶风头痛者,宜服麻黄佐经汤。又有三阴
不足,外邪过盛,大腿通肿,皮色不变,疼痛日增,不
消不溃者,此属虚寒骨冷,急服大防风汤,补虚逐寒;
日久消之不应者,势欲作脓,外用隔蒜片灸之起疱,艾
爆有声为吉;灸之无疱,骨中不觉热者属逆。灸后宜服
十全大补汤加牛膝、羌活、防己,或八珍汤加附子补托
之。脓成胀痛,针之出粘白脓为顺;若出白浆水或豆汁
者,俱为败浆,终属险候。数证溃后,内外治法,亦俱
按痈疽溃疡门。
以上之证,皆由沈寒痼冷中来,外敷内服,不可用苦寒
损脾泄气等药,犯之必至气血冰凝,内肉瘀腐,日久化
为污水,不治之证也。按《准绳》等书云:伤寒汗后,
余邪成流注,流注之坏证成附骨疽。夫汗后流注易愈,
惟失治乃为坏证,不能复生,似不能变成附骨疽。况附
骨疽系调治可愈之证,若果数变之后,则坏而又坏矣!
又岂能复有成功乎?是流注坏证变成附骨之说,存而不
论可也。
方剂:雷火神针
组成:蕲艾(三钱) 丁香(五分)
麝香(二分)
 药与艾揉和,用夹纸一张,将药平铺纸上,用力实
卷如指粗大,收贮。临用以纸七层,平放患处,将针点
着一头,对患向纸捺实,待不痛方起针。病甚者再针一
次。七日后,火疮大发,其功甚效。
【方歌】雷火神针攻寒湿,附骨疽痛针之宜,丁麝二香共蕲艾,
燃针痛处功效奇。
又方:内托黄耆汤
组成;黄耆(盐水拌,炒) 当归
木瓜 连翘(去心)
柴胡(各一钱) 羌活
肉桂 生地
黄柏(各五分)
 酒、水各一钟,煎一钟,空心热服。
【方歌】内托黄耆归木瓜,羌柴翘桂地柏加,疽生膝股肝脾位,
酒水煎之服最佳。
又方:内托酒煎汤
组成:当归 黄耆(各二钱)
柴胡(一钱五分) 大力子
连翘(去心) 肉桂(各一钱)
升麻 黄柏
甘草(各五分)
 酒、水各一钟,煎一钟,食前服。
【方歌】内托酒前寒湿凝,腿外少阳附骨生,归耆大力柴翘桂,
升柏甘加酒水灵。
又方:茯苓佐经汤
组成:白茯苓 苍术(米泔水炒)
陈皮 白术(土炒)
半夏(制,各一钱) 厚朴(姜炒)
木瓜 柴胡
藿香 泽泻
葛根 甘草(各五分)
 生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茯苓佐经足阳明,腿而{疼烦热乘,平胃木瓜柴术半,
藿泻加姜葛引经。
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