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入内,毒
气随火解散,自不致内侵脏腑。初用三根,渐加至四、
五根,候疮势渐消时,仍照之。但照后即用敷药,围敷
疮根,比疮晕大二、三分为率。疮口用万应膏贴之。如
干及有脓,用猪蹄汤润洗之。如已溃,大脓泻时,不必
用此照法。
方法:神灯照法方
组成:朱砂 雄黄
血竭 没药(各二钱)
麝香(四分)
共为细末,每用三分。红绵纸裹药搓捻,长七寸,
麻油浸透听用。
【方歌】神灯照法功速急,麝没雄朱血竭宜,为末纸裹麻油润,
火点薰疮火毒离。



<目录>外科卷上\编辑外科心法要诀

<篇名>桑柴火烘法歌

属性:【方歌】痈疽初起肿且疼,重若负石不溃脓,桑柴烘法能解毒,
止痛消肿有奇功。新桑树根劈条用,木枝长有九寸零,
劈如指粗一头燃,吹灭用火患处烘。片时火尽宜再换,
每用三四枝方灵,每日须烘二三次,肿溃腐脱新肉生。
【注】凡痈疽初起肿痛,重若负石,坚而不溃者,桑柴烘之,
能解毒止痛,消肿散瘀,毒水一出,即能内消。若溃而
不腐,新肉不生,疼痛不止者,用之助阳气,散瘀毒,
生肌肉,移深居浅,实有奇验。法用新桑树根,劈成条
,或桑木枝,长九寸,劈如指粗,一头燃着吹灭,用火
向患处烘片时,火尽再换。每次烘三、四枝,每日烘二
、三次,以知热、肿溃、肉腐为度,此古法也。但桑柴
火力甚猛,宜用于未溃之先,可以生发阳气,速溃速腐
。若已溃之后,或疮口寒,或天气寒,或肌肉生迟者,
亦须烘之,使肌肉常暖。法以桑木烧作红炭,以漏杓盛
之,悬患上,自四围烘之疮口,或高或低,总以疮知热
为度。每日烘后,再换敷贴之药。盖肌肉遇暖则生,溃
后烘法,亦疡科所不可缺也。



<目录>外科卷上\编辑外科心法要诀

<篇名>牛胶蒸法歌

属性:【方歌】痈疽发背痔漏疮,牛膝蒸法最相当。熬稠摊纸贴患上,
醋煮软布热蒸良。温易疮痒脓出尽,洗法胶纸贯众汤。
【注】痈疽、发背、痔漏、恶疮、〔月廉〕疮、久顽不敛等疮
,用牛皮胶一块,水熬稀稠得所,摊厚纸上,每剪一块
贴疮口。次用酽醋煮软布二块,乘热罨胶纸上蒸之,稍
温再易,蒸至疮痒脓出至尽。豫用贯众二两,煎汤热洗
,去胶纸,外用膏药贴之。次日照前蒸洗,直至脓尽疮
干为度。



<目录>外科卷上\编辑外科心法要诀

<篇名>药筒拔法歌

属性:【方歌】痈疽阴证半月间,不发不溃硬而坚,重如负石毒脓郁,
致生烦躁拔为先,铍针放孔品字样,脓鲜为顺紫黑难。
【注】痈疽阴证,十五日前后,疮不起发,脓至深不能外溃,
疮势坚硬,重如负石,毒脓内溃好肉,致生烦躁。宜用
药筒拔法为先,令毒脓得门路而出。豫将竹筒药水煮热
;次用铍针置疮顶一寸之内,品字样放开三孔,深一寸
或半寸,量疮之高下,取竹筒乘于疮孔上,拔出脓血,
红黄鲜明者,为顺证,易治;若脓血紫黑者,为败证,
难治。
方剂:煮竹筒方
组成:羌活 独活
   紫苏 蕲艾
菖蒲 白芷
甘草(各五钱) 连须葱(二两)
水十碗,熬数滚听用。次用鲜竹嫩竹一段,长七寸
,径口一寸半,一头留节,刮去青皮,厚约分许,靠节
钻一小孔,以杉木条塞之,放前药水内,煮数十滚,将
药水锅置患人榻前,取筒倾去药水,乘热急合疮顶针孔
上,按紧自然吸住。待片时药筒已温,拔去杉木塞子,
其筒易落,外用膏药盖贴,勿令受风。脓血不尽,次日
再煮,仍按旧孔再拔,治阴疮挤脓不受疼之良法也,勿
忽之。如阳疮,则不必用此法,恐伤气血,慎之。
【方歌】药水煮筒有奇能,令疮脓出不受疼,菖苏羌独艾芷草,
整葱竹筒水煎脓。



<目录>外科卷上\编辑外科心法要诀

<篇名>肿疡主治类方

属性:方剂:仙方活命饮
主治:此方治一切痈疽,不论阴阳疮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
即溃,化脓生肌,散瘀消肿,乃疮痈之圣药,诚外科之
首方也,故名之"仙方活命饮"。
组成:穿山甲(炒,三大片) 皂刺(五分)
归尾(一钱五分) 甘草节(一钱)
金银花(二钱) 赤芍药(五分)
乳香(五分) 没药(五分)
花粉(一钱) 防风(七分)
贝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