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用理中汤, 加诃子, 肉蔻, 缩砂. 白多者加附子,
赤多者加肉桂也.
芍药汤
5.初痢内外无大热, 芩连枳木芍归榔, 桂草尿涩滑石倍, 痢数窘痛
入大黄.
【注】初痢外无表热, 内热不盛, 宜用芍药汤. 即黄芩, 黄连, 枳实
,木香, 芍药, 当归, 槟榔, 甘草, 肉桂少许也. 小便涩赤加滑石.
下痢次数无度, 下坠痛甚, 入大黄也.
香连和胃汤 参连开噤汤 贴脐法
6.痢疾下后调气血, 宜用香连和胃汤, 黄芩芍药香连草, 陈皮白术
缩砂当, 赤虚更加椿榆炒, 白虚参苓共炒姜, 噤口参连石莲子, 贴脐
王瓜藤散良.
【注】痢疾攻后病势大减, 宜调气血, 用香连和胃汤, 即黄芩, 芍药
,木香, 黄连, 甘草, 陈皮, 白术, 当归, 缩砂也. 赤痢下血多虚者
,当涩之, 加炒椿根白皮, 炒地榆. 白痢日久气虚者, 加人参, 茯苓
,炒干姜以补之. 实而噤口堪下者, 以大黄黄连汤下之. 不堪下者,
内以人参, 黄连, 石莲子煎汤, 徐徐服之, 下咽即好. 外以贴脐王瓜
藤散, 即王瓜藤, 茎, 叶经霜者, 烧灰香油调, 纳脐中, 即有效也.
真人养脏汤
7.久痢寒热乌梅治, 寒虚滑痢养脏汤, 参术肉蔻归诃桂, 芍药罂粟
草木香.
【注】久痢脏有寒热不分者, 宜用乌梅丸调和之. 寒虚滑脱者, 宜用
养脏汤温补之, 即人参, 白术, 肉蔻, 当归, 诃子, 肉桂, 芍药, 罂
粟壳, 甘草, 木香也.
香连平胃散 胃风汤
8.水谷调中益气治, 湿痢香连平胃方, 虚湿风痢胃风治, 桂粟八珍
减地黄.
【注】水壳痢者, 乃脾胃虚, 腐化不及, 宜调中益气汤. 湿痢宜木香
,黄连, 合平胃散方. 湿而虚者, 宜用胃风汤, 即肉桂, 粟米, 八珍
汤减地黄也.



<目录>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篇名>五色痢休息痢治法

属性:9.五色休息皆伤脏, 涩早滞热蕴于中, 补之不应脉有力, 日久仍攻
余法同.
【注】五色, 休息二痢, 皆因用止涩药早, 或因滞热下之未尽, 蕴于
肠胃伤脏气也. 用一切补养之药不应, 则可知初病非止涩太早, 即下
之未尽也. 诊其脉若有力, 虽日久仍当攻也. 其余治法, 与诸痢同.



<目录>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篇名>疸证总括

属性:1.面目身黄欲安卧, 小便浑黄疸病成, 已食如饥饱烦眩, 胃疸谷疸
酒疸名, 女劳额黑少腹急, 小便自利审瘀生, 黄汗微肿皆湿热, 阴黄
重痛厥如冰.
【注】面目身黄, 但欲安卧, 小便黄浑, 此黄疸病已成也. 如已食如
饥,食难用饱, 饱则心烦头眩, 此欲作胃疸. 胃疸者, 即谷疸也. 若
已见黄色, 疸已成矣. 得之于胃有湿热, 大饥过食也. 酒疸者, 得之
于饮酒无度, 而发是病也. 女劳疸者, 疸而额黑, 少腹急, 小便自利
,得之于大劳大热与女交接也. 瘀血发黄, 亦少腹急, 小便自利, 但
不额黑耳. 详在伤寒门. 黄汗者, 汗出黄色染衣, 面目微肿, 得之于
素有湿热, 汗出入水浴之也. 此皆湿热而成, 惟阴黄则属湿寒. 阴黄
者,身重而痛, 身重而痛, 厥冷如冰, 详在伤寒门.



<目录>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篇名>疸病死证

属性:2.疸过十日而反剧, 色若烟熏目暗青, 喘满渴烦如啖蒜, 面黧汗冷
及天行.
【注】仲景曰: 黄疸之病, 当以十八日为期, 治之十日上宜瘥, 反剧
为难治也. 色若烟熏, 目神暗青, 阳黄死证也. 面色黧黑, 喘满渴烦
不己, 心胸如啖蒜刺痛, 黄毒入腹, 死证也. 面色黧黑, 冷汗????,
阴黄死证也. 天行疫疠发黄, 名曰瘟黄, 死人最暴也.
麻黄茵陈醇酒汤 茵陈蒿汤 栀子柏皮汤茵陈五苓散
3.表实麻黄茵陈酒, 里实茵陈栀大黄, 无证茵陈栀子柏, 尿少茵陈
五苓汤.
【注】诸疸表实无汗者, 以麻黄, 茵陈, 无灰好酒煎服汗之. 里实不
便,以茵陈, 栀子, 大黄下之. 无表里证, 以茵陈, 栀子, 柏皮清之
.小便短少, 以茵陈五苓散利之.
胃疸汤
4.谷疸热实宜乎下, 不实宜用胃疸汤, 茵陈胃苓减草朴, 连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