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篇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属性: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 ( 生用, 去皮, 破八片 ) 一枚 人尿五
合 猪胆汁一合以上三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去滓, 纳猪胆汁人
尿,和令相得, 分温再服. 若无胆汁亦可.
【注】是方也, 即四逆汤减甘草加葱白也, 而名之曰白通者, 以葱白
能通阳气也. 减甘草者, 因其缓也; 加尿胆者, 从其类也. 下咽之后
,冷体既消, 热性便发, 情且不违而致大益, 则二气之拒格可调, 上
下之阴阳可通矣.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篇名>真武汤

属性: 治少阴水气为患, 腹痛下痢, 四肢沉重疼痛, 小便不
利,其人或咳或呕, 或小便利而下痢者, 用此加减.
白术二两 茯苓二两 白芍二两 大附子 ( 炮 ) 一枚 生姜 ( 切
)三两,, 右五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七合, 日三服.
若咳者, 加五味子半升, 细辛, 干姜各一两. 若小便利者, 去茯苓.
若下痢, 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 去附子加生姜, 足成半斤.
【注】小青龙汤治表不解有水气, 中外皆寒实之病也. 真武汤治表已
解有水气, 中外皆寒虚之病也. 真武者, 北方司水之神也, 以之名汤
者,借以镇水之义也. 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 主水者肾也, 肾为胃关
,聚水而从其类, 倘肾中无阳, 则脾之枢机虽运, 而肾之关门不开,
水即欲行, 以无主制, 故泛溢妄行而有是证也. 用附子之辛热, 壮肾
之元阳, 则水有所主矣. 白术之苦燥创建中土, 则水有所制矣. 生姜
之辛散, 佐附子以补阳, 于主水中寓散水之意. 茯苓之淡渗, 佐白术
以健土, 于制水中寓利水之道焉. 而尤妙在芍药之酸收, 仲景之旨微
矣.盖人之身阳根于阴, 若徒以辛热补阳, 不稍佐以酸收之品, 恐真
阳飞越矣. 用芍药者, 是亟收阳气归根于阴也. 于此推之, 则可知误
服青龙致发汗亡阳者, 所以于补阳药中必需芍药也. 然下利减芍药者
,以其阳不外散也; 加干姜者, 以其温中胜寒也. 水寒伤肺则咳, 加
细辛, 干姜者, 散水寒也; 加五味子者, 收肺气也. 小便利者, 去茯
苓,以其虽寒而水不能停也. 呕者, 去附子倍生姜, 以其病非下焦,
水停于胃也, 所以不须温肾以行水, 只当温胃以散水, 且生姜功能止
呕也.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篇名>当归四逆汤

属性: 手足厥冷, 脉细欲绝者, 主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加吴茱萸, 生姜.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二两 通草二两 甘草 ( 炙
)二两 大枣 ( 擘 ) 二十五枚, 右七味, 以水八升 , 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日三服.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篇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属性:于前汤内加吴茱萸半斤, 生姜三两., 右九味, 以水六升, 清酒六升
和煮, 取五升, 去滓, 分温五服.
【注】凡厥阴病则脉微而厥, 以厥阴为三阴之尽, 阴尽阳生, 若受其
邪,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故脉微而厥也. 然厥阴之脏, 相火游行其
间,经虽受寒, 而脏不即寒, 故先厥者后必发热. 所以伤寒初起, 见
其手足厥冷, 脉细欲绝者, 不得遽认为虚寒而用姜, 附也. 此方取桂
枝汤 , 君以当归者, 厥阴主肝为血室也. 佐细辛味极辛, 能达三阴,
外温经而内温脏. 通草其性极通, 善开关节, 内通窍而外通营. 倍加
大枣, 即建中加饴用甘之法. 减去生姜, 恐辛过甚而迅散也. 肝之志
苦急, 肝之神欲散, 甘辛并举, 则志遂而神悦, 未有厥阴神志遂悦,
而脉微不出, 手足不温者也. 不须参, 苓之补, 不用姜, 附之峻, 此
厥阴厥逆与太少不同治也. 若其人内有久寒, 非辛温之品所能兼治,
则加吴茱萸, 生姜之辛热, 更用酒煎, 佐细辛直通厥阴之脏, 迅散内
外之寒, 是又救厥阴内外两伤于寒之法也.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篇名>吴茱萸汤

属性: 治厥阴病, 干呕吐涎沫, 头痛者. 少阴证, 吐痢手
足厥冷, 烦躁欲死者. 阳明食谷欲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