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下行, 不是上涌之剂, 惟豉之腐气上蒸心肺, 能令人吐耳. 观瓜
蒂散必用豉汁和服, 是吐在豉而不在栀也. 栀子干姜汤去豉用姜, 是
取其横开. 栀子厚朴汤, 以枳朴易豉, 是取其下泄. 似皆不欲上越之
义,虽苦亦能作涌, 然非探吐不能吐也. 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 则栀
子之性自明矣.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篇名>瓜蒂散

属性: 治胸中痞硬痰饮, 一切实邪, 及气冲咽不得息者, 用此
吐之.
瓜蒂 ( 熬黄 ) 一分 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 各别捣筛, 为散已,
合治之. 取一钱匕, 以香豉一合, 热汤七合, 煮作稀糜, 去滓, 取汁
和散, 温, 顿服之. 不吐者, 稍稍加服, 得快吐乃止.
【注】胸中者, 清阳之腑, 诸邪入胸, 皆阻阳气不得宣达, 以致: 胸
满痞硬, 热气上冲, 燥渴心烦, 煊吐, 脉数促者, 热郁结也. 胸
满痞硬, 气上冲咽喉不得息, 手足寒冷, 欲吐不能吐, 脉迟紧者, 寒
郁结也. 凡胸中寒热, 与气, 与饮郁结为病, 谅非汗下之法所能治,
必得酸苦涌泻之品, 因而越之, 上焦得通, 阳气得复, 痞硬可消, 胸
中可和也. 瓜蒂极苦, 赤豆味酸, 相须相益, 能除胸胃中实邪, 为吐
剂中第一品也. 而佐香豉粥汁合服者, 藉谷气以保胃气也. 服之不吐
,稍稍加服, 得快吐而即止者, 恐伤胃中元气也. 此方奏功之捷, 胜
于汗下, 所以三法鼎立, 今人不知岐伯, 仲景之精义, 置之不用, 可
胜惜哉!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篇名>小陷胸汤

属性: 治心下痞, 按之则痛, 脉浮滑者.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栝蒌实 ( 大者 ) 一个,, 右三味, 以水六升,
先煮栝蒌实, 取三升, 去滓; 纳诸药, 煮取二升, 分温三服.
【集注】程知曰: 此热结未深者, 在心下, 不似大结胸之高在心上.
按之痛, 比手不可近为轻. 脉之浮滑又缓于沉紧, 但痰饮素盛, 挟热
邪而内结, 所以脉见浮滑也. 以半夏之辛散之, 黄连之苦泻之, 栝蒌
之苦润涤之, 皆所以除热散结于胸中也. 先煮栝蒌, 分温三服, 皆以
缓治上之法. 程应旄曰: 黄连涤热, 半夏导饮, 栝蒌润燥, 合之以开
结气, 亦名曰陷胸者, 攻虽不峻, 而一皆直泻, 其胸里之实邪, 亦从
此夺矣.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篇名>大陷胸汤丸

属性: 主治伤寒发热, 不发汗而反下之, 表热乘虚入于
胸中, 与不得为汗之水气结而不散, 令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其人身无大热, 但头汗出, 或潮热燥渴, 脉沉紧者. 如水肿, 肠,
初起形气俱实者, 亦可用.
大黄六两 芒硝 苦葶苈子 杏仁 ( 去皮 ) 各半升 甘遂 ( 为末
)一钱, 右五味, 以水先煮大黄, 杏, 苈, 去滓, 纳芒硝, 煮一, 二
沸,纳甘遂末, 温服, 得快痢止后服, 如未剧者, 加白蜜二合, 作丸
如弹子大, 水煮一丸, 服过宿乃下, 如不下更服.
【集注】柯琴曰: 胸中者, 宗气之所出, 故名气海. 气为阳, 故属太
阳之部. 气为水母, 气清则水精四布, 气热则水浊而壅结矣. 水结于
胸,则津液不下, 无以润肠胃, 故大便必燥, 不下输膀胱, 故水道不
通.大黄, 芒硝善涤肠胃之热实, 此病在胸中而亦用以为君者, 热淫
于内, 当治以苦寒, 且以润阳明之燥, 是实则泻子之法, 补膀胱之寒
,亦制之以其所畏也. 任甘遂之苦辛, 所以直攻其水结. 然水结因于
气结, 必佐杏仁之苦温, 以开其水中之气, 气行而水自利矣. 水结又
因于气热, 必佐葶苈之大寒, 以清其气分之热, 源清而流自洁矣. 若
胸中水结而未及中焦者, 当小其制, 而复以白蜜之甘以缓之, 使留恋
于胸中, 过宿乃下, 但解胸心之结滞, 而保肠胃之无伤, 是又以攻剂
为和剂也. 是方为利水攻积之剂, 故治水肿, 痢疾之初起者甚捷, 然
必视其人壮实, 可以一战成功, 如平昔素虚弱与病久而不任攻伐者,
当念虚虚之戒矣.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篇名>三物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