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汤或下之, 仍头项强痛,
翕翕发热, 无汗, 心下满微痛, 小便不利者,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
汤主之.
于桂枝汤方内, 去芍药加茯苓, 白术各三两, 余根据桂枝汤法煎服. 小
便利则愈.
【注】服桂枝汤已汗也, 或下之已下也, 今仍有头项强痛, 翕翕发热
无汗之表; 心下满微痛, 小便不利停饮之里; 无汗表不解, 心下有水
气,当用小青龙汗之. 今无汗表不解, 有水气, 心下满微痛, 小便不
利,而不用小青龙者, 以其已经汗下, 表里俱虚也. 故仍用桂枝汤以
解表, 去芍药之酸收, 避无汗心下之满; 加茯苓之燥渗, 因水停小便
不利也. 余根据桂枝汤法煎服, 谓根据桂枝汤法取汗也. 小便利则愈, 谓
饮病输水道则愈也. 此方即桂苓甘术汤而有生姜, 大枣. 其意专在解
肌,利水次之, 故用生姜, 大枣佐桂枝, 以通津液取汗也. 桂苓甘术
汤不用生姜, 大枣而加茯苓, 其意专在利水, 扶阳次之, 故倍加茯苓
君桂枝, 于利水中扶阳也. 故方后不曰根据服桂枝汤方也.



<目录>卷三\桂枝人参葛根黄芩黄连二汤合论

<篇名>十枣汤

属性: 治太阳中风表解,???? 汗出而不恶寒, 里有水气, 小
便不利, 呕逆短气, 心下至胁痞满硬痛者. 此治水之急方也.
大枣 ( 擘 ) 十枚 甘遂 大戟 芫花 ( 熬 ) 各等分, 右三味, 各
别捣为散, 以水一升半, 先煮大枣肥者十枚, 取八合, 去滓, 纳药末
,强人一钱, 羸人服半钱, 平旦温服. 若下少病不除者, 明日再服,
加半钱. 得快下后, 糜粥自养.
【集注】柯琴曰: 仲景治水之方, 种种不同, 此其最峻者也. 凡水气
为患, 或喘或咳, 或悸或噎, 或吐或痢, 病在一处而止. 此则水邪留
结于中, 心腹□下痞满硬痛, 三焦升降之气阻隔难通. 此时表邪已罢
,非汗散之法所宜, 里饮实盛, 又非淡渗之品所能胜, 非选逐水至峻
之品以折之, 则中气不支, 束手待毙矣. 甘遂, 芫花, 大戟三味, 皆
辛苦气寒而禀性最毒, 并举而用之, 气味相济相须, 故可夹攻水邪之
巢穴, 决其渎而大下之, 一举而患可平也. 然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以毒药攻邪, 必伤及脾胃, 使无?? 和甘缓之品为主宰, 则邪气尽而
大命亦随之矣. 然此药最毒, 参术所不能君, 甘草又与之相反, 故选
十枣之大而肥者以君之, 一以顾其脾胃, 一以缓其峻毒. 得快痢后,
糜粥自养, 一以使谷气内充, 一以使邪不复作. 此仲景用毒攻病之法
,尽美又尽善也. t者惑于甘能中满之说, 而不敢用, 岂知承制之理
乎?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篇名>大承气汤

属性: 治阳明病, 潮热, 手足缛缓钩,?? 语汗出多, 胃
燥独语, 如见鬼状, 喘冒不能卧, 腹满痛, 脉滑实. 又目中不了了,
睛不和. 又少阴病初得之, 口燥咽干者. 自痢清水, 色纯青, 心下痛
,口燥舌干者. 六, 七日, 腹胀不大便者.
大黄 ( 酒洗 ) 四两 厚朴半斤 枳实 ( 炙 ) 五枚 芒硝三合, 右
四味, 以水一斗, 先煮二物, 取五升, 纳大黄, 煮取二升, 去滓; 纳
芒硝, 再上火微煮一, 二沸, 分温再服. 得下即停后服.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篇名>小承气汤

属性:大黄四两 厚朴 ( 炙, 去皮 ) 二两 枳实三枚 , 右三味, 以水四
升,煮取一升二合, 去滓, 分温三服. 初服汤当大便, 不尔再服, 以
利为度. 得便即止服.
【集注】柯琴曰: 诸病皆因于气, 秽物之不去, 由于气之不顺也. 故
攻积之剂, 必用气分之药, 因以承气名汤. 方分大, 小者, 有二义焉
:厚朴倍大黄, 是气药为君, 名大承气; 大黄倍厚朴, 是气药为臣,
名小承气. 味多性猛, 制大其服 , 欲令大泄下也, 因名曰大; 味寡
性缓, 制小其服, 欲微和胃气也, 因名曰小. 且煎法更有妙义, 大承
气用水一斗, 煮枳朴, 取五升, 去滓, 纳大黄, 再煮取二升, 纳芒硝
,何哉? 盖生者气锐而先行, 熟者气纯而和缓, 仲景欲使芒硝先化燥
屎,大黄继通地道, 而后枳, 朴除其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