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盛于内也。即『内经』湿胜则
濡泄也。利小便则湿去,而泻烦止矣。
@@@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蚤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
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注】
湿家头汗出者,乃上湿下热,蒸而使然,非阳明内实之热,蒸而上越之汗也。背强者
,乃湿邪重□之强,非风湿拘急之强也。欲覆被向火者。乃一时湿盛生寒,非伤寒之
恶寒也。若误以阳明内湿之热,上越之头汗而遂下之,则湿从寒化,即乘虚入于上,
则肺气逆而胸满,入于中,则胃不和而为哕,入于下,则膀胱气化不行,为小便不利
。舌上白滑如胎者,盖以误下热陷,丹田有热也。寒聚于上,胸中有寒也,所以渴欲
得水,而不能饮。由下有热而生口燥烦,由上有寒而不化生津液,虽口燥舌干,而不
能多饮也。
@@@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下利不止者,亦死。
【注】
此承上条互详误下,以明湿家头汗之死证也。夫误下,额汗微喘,若小便不利,是湿
家额汗之喘,未可言死也。今小便反利,则知非湿气上溢,乃上脱额汗之喘,故曰死
。若下利不止,亦知非湿去之利,乃中脱直下之利,故曰亦死。
【集注】
赵良曰:此妄下之,因而致逆,逆则阳自上越,阴自下脱,其额上汗出微喘者,阳之
越,小便利与下利不止者,阴之脱也,阴阳离决,必死之兆也。自此而推之,下之虽
额上汗出微喘,若大小便不利者。是阴气不脱,而阳之根犹在也;下之虽大小便利,
设额上无汗与喘,是阳气不越,而阴之根犹在也,则非离决,可以随其证而治之。
李玮西曰:前云湿家当利小便,以湿气内瘀,小便原自不利,宜用药利之。此下后里
虚,小便自利,液脱而死,不可一例概也。
@@@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注】
病者,谓一身尽痛之病人也。湿家一身尽痛,风湿亦一身尽痛,然湿家痛,则重□不
能转侧;风湿痛,则轻掣不可屈伸,此痛之有别者也。湿家发热,早暮不分微甚;风
湿之热,日晡所必剧,盖以湿无来去,而风有休作,故名风湿。原其由来,或为汗出
当风,或为久伤取冷,相合而致,则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发散风湿,可与也明矣。
【集注】
程林曰:一身尽疼发热,风湿在表也。日晡,申时也。阳明王于申酉戌,土恶湿,今
为风湿所干,当其王时,邪正相抟,则反剧也。汗也湿类,或汗出当风而成风湿者,
或劳伤汗出而入冷水者,皆成风湿之病也。
魏荔彤曰:痉家非风不成,虽有寒,亦附于风;湿痹无寒不作,虽有风,亦附于寒,
此一定之理也。



<目录>卷二\痉湿病⒙鲋げ⒅蔚诙

<篇名>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属性:麻黄(去节汤泡)半两 甘草(炙)一两 薏苡仁半两 杏仁(去皮、尖,炒)十枚
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耆汤主之。
【注】
脉浮,风也,身重,湿也,寒湿则脉沉,风湿则脉浮。若浮而汗不出恶风者,为实邪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汗之。浮而汗出恶风者,为虚邪,故以防已、白术以去湿
,黄耆、甘草以固表,生姜、大枣以和荣卫也。
【集注】
赵良曰:此证风湿皆从表受之,其病在外,故脉浮汗出。凡身重有肌肉痿而重者,有
骨痿而重者,此之身重,乃风湿在皮毛之表,故不作疼。虚其卫气,而湿□为身重,
故以黄耆实卫,甘草佐之,防己去湿,白术佐之。然则风湿二邪,独无散风之药何耶
?盖汗多,知其风已不留,以表虚而风出入乎其间,因之恶风尔。惟实其卫,正气壮
则风自退,此不治而治者也。
尤怡曰:风湿在表,法当从汗而解,乃汗不得发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
,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黄,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己,驱之肌肤之里,服后如虫行皮
中及腰下如冰,皆湿下行之征也。然非耆、术、甘草,焉能使卫阳复振,而驱湿下行
哉。



<目录>卷二\痉湿病⒙鲋げ⒅蔚诙

<篇名>防己黄耆汤方

属性: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 白术七钱半 黄耆(去芦)一两一分
右锉麻豆大,每炒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
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