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者,言其不能止静,如山坏之势也。
@@@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
不仁,荣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虚,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
,噫而酢吞;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
【注】
凡经脉内外、荣卫也,藏府内外、三焦也,故经曰:荣行脉中,卫行脉外。上焦心肺
主之,中焦脾胃主之,下焦肝肾主之。分而言之,荣也,卫也,三焦也;合而言之,
皆本乎一气之流行,随其所在而得名也。脉微而涩,荣卫不足,不足则荣卫不能相将
而行,三焦无所仰赖,故身体周痹不仁。荣气不足,故身烦疼,口难言语;卫气不足
,故恶寒数欠也。上焦司降,降者清中之浊;下焦司升,升者浊中之清;中焦司升降
,清者令其上升,浊者令其下降。今荣卫不相将而行,三焦无所仰赖,故不能各归其
部,而失其职矣。上焦不归,则浊气不降,噫气而吞酸;中焦不归,则升降相违,故
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则清气不升,故不能约束而遗溲也。
@@@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荣气不足,卫气衰,面色黄,荣气不足,面色青。
荣为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根叶枯槁,而寒栗逆,唾腥吐涎沫也。
【注】
此详申荣卫上焦之证也。面色黄青,荣卫不足之色也。恶寒而栗,嗽唾腥,吐痰涎
沫,肺损之证也。肺主皮毛,皮毛者,荣卫之所居,故肺损则皮聚而毛落,荣卫枯槁
也。
【集注】
成无己曰:荣行脉中为根,卫行脉外为叶,根叶俱微,则阴阳之气衰也。
@@@
寸口脉弱而迟,弱者卫气微,迟者荣中寒,荣为血,血寒则发热,卫为气,气微者,
心内饥,饥而虚满,不能食也。
【按】
条末「心内饥,饥而虚满不能食」句,此是论脾胃,不关荣卫。故弱者卫气微,当是
「阳气微」;迟者荣中寒,当是「脾中寒」,上下文义始属。荣为血,血寒则发热,
岂有血寒发热之理乎?卫为气,气微者,当是阳气微。脾中寒者,心内饥,阅下条言
胃气有余,自知。
【注】
此详申荣卫中焦之证也。缓以候胃,迟以候脾;胃主纳谷,脾主化谷,故能食者胃也
,能化者脾也。今阳微中寒,脾胃俱病,所以心内虽饥,饥而虚满不能食也。
【集注】
方有执曰:饥而虚满者,阳主化谷,卫阳衰微不化谷,故虚满而不能食也。
@@@
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也

【注】
此又详申中焦之证。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不足则脾失健运
,有余则胃强能食。此胃强脾弱,所以虽能食而不能消化也,故使吞酸而噫,食卒不
化,气填胀闷于膈中也。
【集注】
方有执曰:阳气以胃中之阳气言,不足则不能化谷;胃气以胃中之谷气言,有余言有
宿食也。有宿食则郁而生热,故噫饱而吞酸,此盖以饮食之内伤者言也。
@@@
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
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大便□,气噫而除。何以言之
?本以数脉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气噫而除,今脉反浮,其数改
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数脉当迟缓,脉因前后度数如法
,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
【注】
此已下辨趺阳之脉、少阴之脉也。趺阳一名冲阳,在脚背上,去陷骨三寸脉动处,乃
是阳明胃经之动脉也。少阴一名太溪,在足内踝后跟骨上脉动处,乃足少阴肾经之动
脉也。趺阳、少阴,乃古诊法,越人以十二经虽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死生者,以
寸口乃脉之大要会也。然此法不行久矣。设有危急之病,寸口脉不见,诊此以决死生
可也。若在平时,总不如以关脉为趺阳,尺脉为少阴,更为愈也。如趺阳胃脉迟而和
缓,是胃气不病,如经脉也,今趺阳脉浮而数,按之无力,浮以候府,浮而无力,则
为伤胃;沉以候藏,数而无力,则为伤脾。询之病者,特为医下之所为,以致荣卫之
气内陷。其先数脉变微,为脾弱也;浮脉仍浮反甚,为胃强也。胃强则邪气独留,故
大便□,潮热发渴也;脾弱则脾气不运,故邪热不能杀谷,虽饥不食,气噫而快也。
医者前后施治如法,而浮数之脉,自当迟缓如经,则饥欲食,病者愈也;若施治失宜
,数脉终始不退,则生恶疮也。
【集注】
方有执曰:恶疮与屎脓虽不同,其为血热则皆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