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矣。或曰。阳明热甚。当速解其毒。今先补后下。
何也。曰。毒火燔炽。凉膈承气症也。而其原起于劳倦。阳邪内灼。脉已无阴。若骤下之。则毒
留而阴绝。死不治矣。曰。复病又以他药治。何也。曰。病从阳入。必从阳解。今阴气已至。而
无以鼓动之。则荣冲不洽。汗无从生。不汗。则虚邪不得外达。故内沸而复也。



<目录>卷八\西塘感症(下)

<篇名>感症兼病

属性:初起宜辛凉解散。次则和解解毒。必里症全具而脉实。舌燥口干。心下坚满。方可攻下。若
饮食在胃脘中。
未曾腐熟。糟粕未成。虽芩连栝蒌等。俱不可用。况硝黄乎。(恐变结胸故也。)荒岁多疫。皆
因饥饱不时所致。右气口脉多大。用人参败毒散。先发其表。次用人参柴胡汤以和解。右脉大于
左。自汗。心下不胀。无表里症见者。补中益气汤。若用正伤寒法。大汗大下。多致杀人。疫病
当分天时寒暄燥湿。病者虚实劳逸。因时制宜。不可拘泥。如久旱天时多燥。热疫流行。忌用燥剂
。宜解毒润燥。天久淫雨。湿令大行。脾土受伤。民多寒疫。多兼泻利。忌用润剂。宜渗湿理脾
。又有一种全家长幼相传染。头痛发热。乃天行时气。重即疫疠也。亦系阳明热病。治法当与感
症参。



<目录>卷八\西塘感症(下)

<篇名>感症兼病

属性:时毒者。感四时不正之气。初发状似伤寒。五七日间。乃能杀人。十日外。不治自愈。诊其
脉。滑数浮洪沉紧弦涩。皆其候也。浮数者。邪气在表。宜发之。沉实者。邪气在里。当下之。
此症有阴有阳。有可汗有可下。常见粗工但云热毒。骤用寒凉。不知病有轻重。治有逆从。岂容
轻忽也。(寒凉不可轻用)头面耳项肿赤痛甚。恶寒口渴。大便闭涩。脉数实者。表里俱实也。
防风通圣散主之。无表里症。或已汗下。肿不消者。小柴胡加酒连连翘玄参薄荷桔梗鼠粘子天花
粉和解之。肿甚 痛。汗下不消。宜砭去恶血。内服解毒药。势不可散。欲脓脉
弱。不溃。宜托里。饥年传染。先因胃虚饮食不节。邪乘虚入。宜从轻治。发散解毒。必加人参
以固元气。病颐颔肿者。(即俗名虾幕瘟是也。又名曰 腮。)先用败毒散微汗之。次以酒芩连
(黄连非热甚且缓之。栀芩足矣。)玄参薄荷连翘甘草桔梗升麻鼠粘子频频缓服。大便实者。加
熟大黄。(此法。即非流行。凡遇见此症。用之自效。)大抵热不止。不可便与谷食。恐助邪热
也。脉虚。无停滞者不禁。
\x荆防败毒散\x
羌活(臣) 独活(佐) 前胡(佐) 软柴胡(臣) 川芎(佐) 枳壳(佐)
茯苓(佐) 荆芥(臣) 防风(君)
上加人参甘桔去荆防。名人参败毒散。立斋加玄参牛蒡子。
\x防风通圣散\x
白芍(臣) 防风(君) 当归(酒洗臣) 川芎(佐) 滑石(臣) 石膏(君) 芒硝
(使) 桔梗(佐) 荆芥(佐) 麻黄(佐) 薄荷(使) 甘草(臣) 栀子(
焙臣) 大黄(煨使) 白术(君) 连翘(臣) 黄芩(佐) 生姜(使)
\x普济消毒饮\x
泰和间。民病疫疠。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
云大头天行。诸药罔效。明之云。身半以上天之气。邪热客心肺之间。上攻头面而肿。须用下药。
(大头天行。湿热为肿。木盛为痛。湿热从阳明。木盛从少阳。阳明为邪首大肿。少阳邪出于耳
前后。)
黄连(佐) 黄芩(佐) 人参(臣) 桔梗(佐) 生甘草(佐) 陈皮(佐)
元参(君) 连翘(臣) 板蓝根(使) 马勃(使) 鼠粘子(焙研) 僵蚕(炒二味臣)
升麻(使) 柴胡(臣)上为末。半用汤调。时时呷之。半用蜜丸。噙化。服尽良愈。或加薄荷
川芎当归。 咀。每服五钱。水煎。时时稍热服之。如大便硬。加酒煨大黄一钱。或二钱以利之
。肿势盛者。宜砭刺之。
\x消毒托里散\x
治时毒已经汗下解毒。不消。势欲成脓。未成即消。已成即溃。
黄 (盐水拌炒) 人参(二味君) 白术(臣) 茯苓(臣) 当归(臣) 芍药(佐)
川芎(佐) 甘草(臣) 金银花(佐) 白芷(佐)
水煎。分疮上下。食前后服之。



<目录>卷八\西塘感症(下)

<篇名>感症兼病

属性:按准绳六经治例。与平人同。但初起即须合四物。或加白术黄芩。使热邪不能深入血分。以
触犯胎气为异耳。又滑润如半夏滑石之类。行血如肉桂附子之类。破血如桃仁牛膝丹皮之类。攻
下如大黄芒硝之类。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