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汗。此证两
尺脉甚弱,阳升而阴不应,是以不能作汗。当用大滋真阴之品,济阴以应其阳必能
自汗,汗出则病愈矣。然非强发其汗也,强发其汗则汗出必脱。调剂阴阳以听其自汗,是以汗出必愈也。
\x处方\x 熟怀地黄(二两) 生怀山药(一两) 玄参(一两) 大甘枸杞(一两)
甘草(三钱) 真阿胶(四钱)
药共六味,将前五味煎汤一大碗去渣,入阿胶融化,徐徐分数次温饮下。
\x效果\x 时当上午十点钟,将药煎服至下午两点钟将药服完。形状较前安静,再诊其脉颇有起色。俾
再用原方煎汤一大碗,陆续服之,至秉烛时遍身得透汗,其病霍然愈矣。此案曾载于《全国名
医验案类编》,何廉臣对于此案似有疑意,以为诚如案中所述病况,实为不可挽救之证也。故今将
此案又登斯编,以征此案之事实。
\x帮助\x 尝实验天地之气化,恒数十年而一变,医者临证用药,即宜随气化而转移,因病者所得之
病已先随气转移也。愚未习医时,见医者治伤寒温病,皆喜用下药,见热已传里其大便稍实者,用
承气汤下之则愈,如此者约二十年。及愚习医学时,其如此治法者则恒多偾事,而愚所阅之医书,又皆系
赵氏《医贯》、《景岳全书》、《冯氏锦囊》诸喜用熟地之书,即外感证亦多喜用之。愚之治
愈此证,实得力于诸书之讲究。而此证之外,又有重用熟地治愈寒温之坏证,诸多验
案(地黄解后载有数案可参观)。此乃用药适与时会,故用之有效也。且自治愈此证之后,毛××、
高××深与愚相契,亦仿用愚方而治愈若干外感之虚证,而一变其从前之用药矣。后至愚年过
四旬,觉天地之气化又变,病者多系气分不足,或气分下陷,外感中亦多兼见此证,即用白虎
汤时多宜加人参方效。其初得外感应发表时,亦恒为加黄 方效。如是者又有年。
乃自一九二一年以来,病多亢阳,宜用大剂凉润之药济阴以
配其阳,其外感实热之证,多宜用大剂白虎汤,更佐以凉润之品。且人脏腑之气化多有升无降,或
脑部充血,或夜眠不寐,此皆气化过升之故,亦即阳亢无制之故。治之者宜镇安其气化,潜藏其
阳分,再重用凉润之药辅之,而病始可治。此诚以天地之气化又有转移,人所生之病即随之转移,而医
者之用药自不得不随之转移也。由此悟自古名医所着之书,多有所偏者非偏也,其所逢之时气化不同
也。愚为滥竽医界者已五十年,故能举生平之所经历而细细陈之也。



<目录>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篇名>34.温病兼喘胀

属性:邑中王××之女,年十五岁,于仲春得温病久不愈。
\x病因\x 仲春上旬,感受风温,医者延医失宜,迁延旬余,病益增剧,医者诿为不治,始延愚为诊视。
\x证候\x 心下胀满甚剧,喘不能卧,自言心中干甚,似难支持。其舌苔白而微黄。小便赤少,大便
从前滑泻,此时虽不滑泻,然仍每日下行。脉搏一息五至强,左部弦而有力,右部似大而有力,
然皆不任重按。
\x诊断\x 此其温病之热,本不甚剧。因病久真阴亏损致小便不利,所饮之水停于肠胃则胀满,迫
于心下则作喘。其心中自觉干甚,固系温病之热未清,亦足征其真阴亏损阴精不能上奉也
(《内经》谓阴精上奉,其人寿)。当滋其真阴,利其小便,真阴足则以水济火,而心中自然不干;
小便利则水从下消,而胀满喘促自愈。至于些些温病之余热,亦可皆随小便泻出而不治自愈矣。
\x处方\x 鲜白茅根去净皮及节间细根(六两锉碎),用水三大碗,煎一沸,俟半点钟,视其茅根
若不沉水底,再煎一沸,至茅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当茶,徐徐温饮之。
\x效果\x 如法煎饮茅根两日,其病霍然全愈。盖白茅根凉润滋阴,
又善治肝肾有热,小便不利,且具有发表之性,能透温病之热外出。一药而三善备,故单用之而
能立建奇功也。然必剖取鲜者用之,且复如此煎法(过煎则无效)方能有效。
凡药之性,能利水者多不
能滋阴,能下降者多不能上升,能清里者多不能达表。惟茅根既善滋阴,又善利水,既善引
水气下行,又善助肾阴上升。且内清脏腑之热,外托肌表之邪,而尤善清肺利痰定其喘逆。



<目录>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篇名>35.温病兼虚热

属性:邑城东刘氏女,年十五岁,于季春患温病久不愈。
\x病因\x 因天气渐热,犹勤纺织,劳力之余出外乘凉,有汗被风遂成温病。
\x证候\x 初得周身发热,原宜辛凉解肌,医者竟用热药发之,汗未出而热益甚,心中亦热而且渴。此
时若用大剂白虎加人参汤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