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减矣。拟改用汤剂。以清其未尽之热。
\x处方\x 生石膏(一两捣细) 生杭芍(八钱) 玄参(三钱) 沙参(三钱)
连翘(二钱) 甘草(二钱) 鲜白茅根(三钱)
药共七味,先将前六味水煎十余沸,入鲜白茅根再煎三四沸,取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如法煎服一剂,热又减退若干,脉象已近和平,遂即
原方将石膏改用六钱,芍药改用四钱,又服一剂,病遂全愈。
\x或问\x 石膏为清阳明之主药,此证原阳明少阳均有实热,何以用石膏但清阳明之热而病即可愈?答
曰∶凡药服下,原随气血流行无处不到。石膏虽善清阳明之热,究之,凡脏腑间蕴有
实热,石膏皆能清之。且凡呕吐者皆气上逆也,石膏末服,其石质之重坠大能折其上逆之气使之
下行,又有梨片之甘凉开胃者以辅之,所以奏效甚捷也。若当秋夏之交无鲜梨时,可以西瓜代之。



<目录>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篇名>28.温病兼衄血便血

属性:天津陈姓童子,年十五岁,于仲秋得温病,兼衄血便血。
\x病因\x 初因周身发热出有斑点,有似麻疹。医用凉药清之,斑点即回,连服凉药数剂,周身
热已退,而心中时觉烦躁。逾旬日因薄受外感,其热陡然反复。
\x证候\x 表里壮热,衄血两次,小便时或带血。呕吐不受饮食,服药亦多吐出。心中自觉为热
所灼,怔忡莫支。其脉摇摇而动,数逾五至,左右皆有力,而重按不实。舌苔白而欲黄,
大便三日未行。本拟投以白虎加人参汤,恐其服后作呕。
\x处方\x 生石膏(三两细末) 生怀山药(二两)
共煎汤一大碗,俾徐徐温饮下。为防其呕吐,一次只饮一大口,限定四小时将药服完。
\x方解\x 凡呕吐之证,饮汤则吐,服粥恒可不吐。生山药二两煎取浓汁与粥无异,且无药味,服
后其粘滞之力自能留恋于胃中。且其温补之性,又能固摄下焦以止便血,培养心气以治
怔忡也。而以治此温而兼虚之证,与石膏相伍为方,以石膏清其温,以山药补其虚,虽非白
虎加人参汤,而亦不啻白虎加人参汤矣。
\x复诊\x 翌日复诊,热退十之七八,心中亦不怔忡,少进饮食亦不呕吐,衄血便血皆愈。脉象力减,至数仍数。
\x处方\x 玄参(二两) 潞参(五钱) 连翘(五钱)
\x效果\x 仍煎汤一大碗,徐徐温饮下,尽剂而愈,大便亦即通下。
\x方解\x 盖其大热已退而脉仍数者,以其有阴虚之热也。玄参、潞参并用,原善退阴虚作热,而犹
恐其伏有疹毒,故又加连翘以托之外出也。
\x帮助\x 此证若能服药不吐,投以大剂白虎加人参汤,大热退后其脉即可不数。乃因其服药呕吐,
遂变通其方,重用生山药二两与生石膏同煎服。因山药能健脾滋肾,其补益之力虽不如
人参,实有近于人参处也。至大热退后,脉象犹数,遂重用玄参二两以代石膏,取其能滋真阴兼能
清外感余热,而又伍以潞参、连翘各五钱。潞参即古之人参。此由白虎加人参之
义化裁而出,故虚热易退,而连翘又能助玄参凉润之力外透肌肤,则余热亦易清也。



<目录>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篇名>29.温疹

属性:天津杨姓幼子,年四岁,于季春发生温疹。
\x病因\x 春暖时气流行,比户多有发生此病者,因受传染。
\x证候\x 周身出疹甚密,且灼热异常。闭目昏昏,时作谵语。气息迫促,其唇干裂紫黑,上多凝血。
脉象数而有力。大便不实,
每日溏泻两三次。
\x诊断\x 凡上焦有热之证,最忌下焦滑泻。此证上焦之热已极,而其大便又复溏泻,欲清其热,又恐
其溏泻益甚,且在发疹,更虞其因溏泻毒内陷也。是以治此证者,当上清其热下止其
泻,兼托疹毒外出,证候虽险,自能治愈。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滑石(一两) 生石膏(一两捣细) 生杭芍(六钱)
甘草(三钱) 连翘(三钱) 蝉蜕(钱半去土)
共煎一大盅,分多次徐徐温饮下。
\x效果\x 分七八次将药服完。翌日视之其热大减,诸病皆见愈。惟不能稳睡,心中似骚扰不安,
其脉象仍似有力。遂将方中滑石、石膏皆减半,煎汤送安宫牛黄丸半丸,至煎渣再服时,
又送服半丸,病遂全愈。



<目录>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篇名>30.温疹兼喉痧

属性:天津沈姓学生,年十六岁,于仲春得温疹兼喉痧证。
\x病因\x 因在体育场中游戏,努力过度,周身出汗为风所袭,遂得斯病。
\x证候\x 初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