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有六∶其重坠之力能引胃气下行,一也,既能引胃气下行,更能引胃气直达肠中以通大便,二也;因其饶有
重坠之力,兼能镇安冲气使不上冲,三也;其原质系铁养化合,含有金气,能制肝木之横恣,使其气不上
干,四也;为其原质系铁养化合,更能引浮越之相火下行,而胸膈烦热、头目眩晕自除,五也;其力能降胃
通便,引火下行,而性非寒凉开破,分毫不伤气分,因其为铁养化合转能有益于血分(铁养化协议于铁锈故
能补血中之铁锈),六也。是以愚治胃气逆而不降之证,恒但重用赭石,即能随手奏效也。
丙寅季春,愚自沧州移居天津。有郭××者,年近三旬,造寓求诊。自言心中常常满闷,饮食停滞胃
中不下,间有呕吐之时,大便非服通利之品不行,如此者年余,屡次服药无效,至今病未增剧,因饮食减少
则身体较前羸弱矣。诊其脉,至数如常,而六部皆有郁象。因晓之曰∶“此胃气不降之证也,易治耳。但
重用赭石数剂即可见效也。”为疏方,用生赭石细末一两,生怀山药、炒
怀山药各七钱,全当归三钱,生鸡内金二钱,浓朴、柴胡各一
钱。嘱之曰∶“此药煎汤日服一剂,服至大便日行一次再来换方。”
时有同县医友李××在座,亦为诊其脉,疑而问曰∶“凡胃气不降之病,其脉之现象恒弦长有力。
今此证既系胃气不降,何其六脉皆有郁象,而重按转若无力乎?”答曰∶“善哉问也,此中颇有可研究之
价值。盖凡胃气不降之脉,其初得之时,大抵皆弦长有力,以其病因多系冲气上冲,或更兼肝气上干。冲气上
冲,脉则长而有力;肝气上干,脉则弦而有力;肝冲并见,脉则弦长有力也。然其初为肝气冲气之所迫,其胃
府之气不得不变其下行之常而上逆,迨其上逆既久,因习惯而成自然,即无他气冲之干之,亦恒上逆而不能
下行。夫胃居中焦,实为后天气化之中枢。故胃久失其职,则人身之气化必郁,亦为胃久失其职,则人
身之气化又必虚,是以其脉之现象亦郁而且虚也。为其郁也,是以重用赭石以引胃气下行,而佐以浓朴以通
阳(叶天士谓浓朴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鸡内金以化积,则郁者可开矣。为其虚也,是以重用山药生、
熟各半,取其能健脾兼能滋胃(脾湿胜不能健运,宜用炒山药以健之,胃液少不能化食,宜用生山药以滋之),
然后能受开郁之药,而无所伤损。用当归者,取其能生血兼能润便补虚,即以开郁也。用柴胡者,因人身之
气化左宜升、右宜降,但重用镇降之药,恐有妨于气化之自然,故少加柴胡以宣通之,所以还其气化之常
也。”李××闻之,深韪愚言。后其人连服此药八剂,大便日行一次,满闷大减,饮食加多。遂将赭石改
用六钱,柴胡改用五分,又加白术钱半。连服十剂全愈。阅旬日,李××遇有此证,脉亦相同,亦重用赭石治愈。



<目录>三、医论

<篇名>67.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

属性:《内经》厥论篇谓“阳明厥逆衄呕血”,此阳明指胃腑而言
也。盖胃腑以熟腐水谷,传送饮食为职,其中气化,原以息息下
行为顺。乃有时不下行而上逆,胃中之血亦恒随之上逆。其上逆之极,可将胃壁之膜排挤破裂,而成呕血
之证;或循阳明之经络上行,而成衄血之证。是以《内经》谓阳明厥逆衄呕血也。由此知∶无论其证之或虚
或实,或凉或热,治之者,皆当以降胃之品为主。而降胃之最有力者,莫赭石若也,故愚治吐衄之证,方中
皆重用赭石,再细审其胃气不降之所以然,而各以相当之药品辅之。兹爰将所用之方,详列于下。
\x【平胃寒降汤】\x治吐衄证脉象洪滑重按甚实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
生赭石(一两轧细) 栝蒌仁(一两炒捣) 生杭芍(八钱) 嫩竹茹(三钱细末) 牛蒡子
(三钱捣碎) 甘草(钱半)
此拙拟寒降汤,而略有加减也。服后血仍不止者,可加生地黄一两,三七细末三钱(分两次用头煎二煎之汤送服)。
吐衄之证,忌重用凉药及药炭强止其血。因吐衄之时,血不归经,遽止以凉药及药炭,则经络瘀塞,血
止之后,转成血痹虚劳之证。是以方中加生地黄一两,即加三七之善止血兼善化瘀血者以辅之也。
\x【健胃温降汤】\x治吐衄证脉象虚濡迟弱,饮食停滞胃口,不能下行,此因凉而胃气不降也。
生赭石(八钱轧细) 生怀山药(六钱) 白术(四钱炒) 干姜(三钱)
清半夏(三钱温水淘净矾味) 生杭芍(二钱) 浓朴(钱半)
此方原名温降汤,兹则于其分量略有加减也。方中犹用芍药者,防肝中所寄之相火不受干姜之温热也。
吐衄之证因凉者极少,愚临证四十余年,仅遇两童子,一因
凉致胃气不降吐血,一因凉致胃气不降衄血,皆用温降汤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