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钱,两剂全愈。



<目录>一、医方\(二十三)治伤寒方

<篇名>5.通变大柴胡汤

属性:治伤寒温病,表证未罢,大便已实者。
柴胡(三钱) 薄荷(三钱) 知母(四钱) 大黄(四钱)
此方若治伤寒,以防风易薄荷。
《伤寒论》大柴胡汤,治少阳经与阳明府同病之方也。故方中用柴胡以解在经之邪,大黄以下阳明在府之
热,方中以此二药为主,其余诸药,可加可减,不过参赞以成功也。然其方宜于伤寒,而以治温病、与表证不
在少阳者,又必稍为通变,而后所投皆宜也。
或问∶其表果系少阳证,固宜用柴胡矣。若非少阳证,既加薄荷、防风以散表邪,何须再用柴胡乎?答曰∶
凡表证未罢,遽用降药下之,恒出两种病证∶一为表邪乘虚入里,《伤寒论》所载,下后胸满心下痞硬,下后
结胸者是也;一为表邪乘虚入里且下陷,《伤寒论》所谓,下之利不止者是也。此方中用防风、薄荷以散之,
所以防邪之内陷,用柴胡以升之,所以防邪之下陷也。
一人,年二十余。伤寒六七日,头疼恶寒,心中发热,咳吐粘涎。至暮尤寒热交作,兼眩晕,心中之热亦
甚。其脉浮弦,重按有力,大便五日未行。投以此汤,加生石膏六钱、芒硝四钱,下大便二次。上半身微见汗,
诸病皆见轻。惟心中犹觉发热,脉象不若从前之浮弦,而重按仍有力。拟投以白虎加人参汤,恐当
下后,易作滑泻,遂以生山药代粳米,连服两剂全愈。



<目录>一、医方\(二十三)治伤寒方

<篇名>6.加味越婢加半夏汤

属性:治素患劳嗽,因外感袭肺,而劳嗽益甚,或兼喘逆,痰涎壅滞者。
麻黄(二钱) 石膏(三钱, 捣) 生山药(五钱) 寸麦冬(四钱,带心) 清半夏(三钱) 牛蒡子(三钱,
炒捣)
玄参(三钱) 甘草(一钱五分) 大枣(三枚,擘开) 生姜(三片)
《伤寒论》有桂枝二越婢一汤,治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金匮》有越婢汤,治受风水肿。有越
婢加半夏汤,治外感袭肺,致肺中痰火壅滞,胀而作喘。今因其人素患劳嗽,外感之邪与肺中蕴蓄之痰,互相
胶漆,壅滞肺窍而劳嗽益甚。故用越婢加半夏汤,以祛外袭之邪,而复加山药、玄参、麦冬,牛蒡子,以治其
劳嗽。此内伤外感兼治之方也。
一叟,年近七旬。素有劳嗽,初冬宿病发动,又兼受外感,痰涎壅滞胸间,几不能息。剧时昏不知人,身
躯后挺。诊其脉,浮数无力。为制此汤,一剂气息通顺,将麻黄、石膏减半,又服数剂而愈。
或问∶子尝谓石膏宜生用,不宜 用。以石膏寒凉之中,原兼辛散, 之则辛散之力,变为收敛,服之转
可增病。乃他方中,石膏皆用生者,而此独用 者何也?答曰∶此方所主之病,外感甚轻,原无大热。方中用
麻黄以祛肺邪,嫌其性热,故少加石膏佐之。且更取 者,收敛之力,能将肺中痰涎凝结成块,易于吐出。此
理从用 石膏点豆腐者悟出,试之果甚效验。后遇此等证,无论痰涎如何壅盛、如何杜塞,投以此汤,须臾,
药力行后,莫不将痰涎结成小块,连连吐出,此皆 石膏与麻黄并用之
效也。若以治寒温大热,则断不可 。若更多用,则更不可 也( 石膏用于此方,且止三钱,自无妨碍。然愚后
来志愿,欲全国药局,皆不备 石膏,后有用此方者,若改用生石膏四钱更佳)。



<目录>一、医方\(二十四)治温病方

<篇名>1.清解汤

属性:治温病初得,头疼,周身骨节酸疼,肌肤壮热,背微恶寒无汗,脉浮滑者。
薄荷叶(四钱) 蝉蜕(三钱,去足土) 生石膏(六钱,捣细) 甘草(一钱五分)
《伤寒论》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
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语难出。”此仲景论温病之提纲也。乃提纲详矣,而后未
明言治温病之方。及反复详细观之,乃知《伤寒论》中,原有治温病方,且亦明言治温病方,特涉猎观之不知
耳。六十一节云∶“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夫
此证既汗后不解,必是用辛热之药,发不恶寒证之汗,即温病提纲中,所谓若发汗已也(提纲中所谓若发汗,
是用辛热之药强发温病之汗)。其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即温病提纲中,所谓若发汗已,身灼热及后所谓自汗
出、多眠睡、息必鼾也。睡而息鼾,醒则喘矣。此证既用辛热之药,误发于前,仲景恐医者见其自汗,再误认
为桂枝汤证,故特戒之曰∶不可更行桂枝汤,而宜治以麻杏甘石汤。此节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