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38-医学纲目-第347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药 上为末,入前药调服,血下痛止,只服一服。
〔仲〕产后腹中疼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方见产后血弱。)
〔《衍》〕一妇人产当寒月,寒气入产门,脐下胀满,手不得犯,此寒疝也。医将治之以抵当汤,谓其有 瘀血也。予教之曰∶非其治也,可服张仲景羊肉汤。少减,作二服,遂愈。
〔仲〕
内补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痛引腰背,不能饮食。

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
当归(四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于火上暖令饴消。若 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服之。
〔云〕产后六七日,忽然脐腹痛,皆因呼吸冷气乘虚入客于血分,宜服当归建中汤。(方见上。)
〔《大》〕
独圣汤
治产后腹痛。

当归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
〔云〕治产后恶物不尽,腹内疼痛。产后常服此,妙。
生地 当归(并略炒,各一两) 生姜(五钱,细切,新瓦炒,令焦黑)
上为细末,姜酒调二钱服。
〔《大》〕治产后血块痛。
熟地(一斤) 陈生姜(半斤)
上拌匀,同炒干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产后以乌梅汤下之。
〔仲〕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以
枳实芍药散
主之。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研末)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产后腹痛,服枳实芍药散不愈者,宜下瘀血汤主之。(方见败血条。)
〔仲〕产后七八日,无太阳症,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 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大承气汤方见伤寒。)
〔《山》〕儿枕痛。用隔年蟹壳烧灰,酒下。
〔丹〕
局方五积散
治产后余血作痛。

以苍术为君,麻黄为臣,浓朴、枳实为使。虽有当归、芍药之补血,仅及苍术三分之一。不思产后之妇,有 何寒邪,血气未充,似难发汗,借曰药性温和,可以推陈致新,岂可用麻黄之悍,附以苍术、枳、朴之散乎?
虚而又虚,祸不旋踵矣。
产后血块痛∶三阴交、气海(宜灸之。)
【目录】卷之二十二·脾胃部\腹痛【篇名】肠鸣属性:〔垣〕如胃寒泄泻,肠鸣,于升阳除湿汤加益智仁五分,半夏五分,生姜、枣子和煎。(升阳除湿汤方见泄泻。)
〔丹〕腹中水鸣,乃火击动其水也,二陈汤加芩、连、栀子。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也。(全文见水肿。)肠鸣多属 脾胃虚。一男子肠鸣食少,脐下有块耕动,若得下气多乃已,已则复鸣。医用疏气药与服,半年不效。予用参、
术为君,甘草、连、参、枳、干姜为臣,一帖肠鸣止,食进。又每服吞浓朴红豆丸,其气耕亦平。经云∶脾胃 虚则肠鸣腹满。又云∶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此之谓也。
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之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水浆之声也。(全文见诊病传变。)
〔河〕
葶苈丸
治涌水,疾行则腹鸣,如囊裹水浆之声。

葶苈(隔纸炒) 泽泻 椒目 桑白皮 杏仁 猪苓(去黑皮,各五钱)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二十丸,葱白汤下,不拘时,以利为度。
运气 肠鸣有二∶ 一曰土发。经云∶土郁之发,肠鸣而为数后是也。
二曰热胜。经云∶少阴在泉,热淫所胜,病腹中肠鸣,气上冲胸,治以咸寒是也。
针灸 肠鸣有三法∶ 其一补脾。经云∶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是也。
其二补足太阳。经云∶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补足外踝下留之五分申脉穴也。
其三取太阳。经云∶肠中雷鸣,气上冲胸,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是也。
〔《甲》〕腹中常鸣,时上冲心,灸脐下。腹中肠鸣盈盈然,食不化,胁痛不得卧,烦热,泄糜,不嗜 食,胸胁 满,喘息而冲,鬲呕,心痛,及伤饱,身黄,骨瘦羸,章门主之。肠鸣相逐,不可倾倒,承满主之。
肠鸣而痛,温留主之。饮食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赤黄,阳纲主之。
【目录】卷之二十二·脾胃部【篇名】呕吐膈气总论属性:〔洁〕论曰∶吐有三,气、积、寒也,皆从三焦论之。上焦在胃口,上通天气,主内而不出;中焦在中脘,
上通天气,下通地气,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下通地气,主出而不纳。是故上焦吐者,皆从于气。气者,
天之阳也,其脉浮而洪,其症食已暴吐,渴欲饮水,大便燥结,气上冲胸而发痛,其治当降气和中。中焦吐者,
皆从于积,有阴有阳,食与气相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