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服五钱,水煎服。海藏云∶白收而赤散也,酸以收之,甘以锾之。
〔海〕肚腹痛者,芍药甘草汤主之。
脉弦 伤气 加芍药 脉洪 伤金 加黄芩 加枣 脉缓 伤水 加桂枝 生姜 脉涩 伤血 加当归 脉迟 伤火 加干姜 〔丹〕妇人痢后,血少腹痛。
白芍药(二钱) 归身尾(一钱半) 陈皮(二钱) 川芎(五分)
调服六一散。
〔仲〕痛而秘者,
浓朴三物汤
主之。
浓朴(一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个)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二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丹〕一男子,年十八岁,自小面带微黄,五月间腹大痛,医者与小建中汤加丁香两帖,不效。加呕吐清 汁,又与十八味丁沉透膈汤两帖,食全不进,痛无休止,卧不能起。如此五六日,又与阿魏丸百余粒,至夜发 躁不得睡,口却不渴。予脉之,左三部沉弦而数,关部尤甚;右三部沉滑而数实,痛处不可按。遂与大柴胡汤 四帖,加甘草下之,痛呕虽减,食犹未进;遂与小柴胡汤去黄芩、人参,加芍药、陈皮、黄连、生甘草二十帖 而愈。
白云许先生,始因饮食作痰成脾疼,后累因触冒风雪,腿骨作疼,众皆以脾疼、骨疼为寒,杂进黄牙 丹 等药杂治。十余年间,艾灸数万计,或似有效,及至病再作,反觉加重。至五十一岁时,又冒雪乘船而病愈加,
至坐则不能起,扶起亦不能行,两胯骨不能开合。若脾疼作时,则两胯骨痛处似觉稍轻;若饮食甘美,脾疼不 作,则胯骨重痛增。诸老袖手,计无所出。予谓此初因中脘有食积痰,杂以胃寒湿抑遏经络,血气津液不行,
痰饮注入骨节,往来如潮,其涌而上则为脾疼,降而下则为胯痛,非涌泄之法不足以治之。时七月二十四日,
遂以甘遂末一钱,入猪腰子内煨与食之,连泻七行,至次日两足便能行步。至八月初三日,呕吐大作,不能起 床,颗粒不食,但时烦躁,气弱不能言语,诸老皆归罪于七月之泻,而又知累年热补之误,皆不敢用药。予尝 记《金匮》云∶病患无寒热,而短气不足以息者,此实也。其病多年郁结,一旦以刀圭之剂泄之,徒动猖狂之 势,他未有制御之药,所以如此。仍以吐剂达其上焦,以次第治及中、下二焦。于初三日,用瓜蒂吐不透;初 六日,用栀子又吐不透;初九日,用附子尖三枚和浆水与之,始得大吐,其呕哕终止。前后所吐,共得膏痰沫 液一大水桶。初十日,遂以朴硝、滑石、黄芩、石膏、连翘等凉药, 咀一斤,蒸煎浓汁,放井水中极冷冻饮料之。
十一月十二日、十三日、十四日,每日食上件药一斤;十五日,腹微满,大小便皆秘闷。予欲用大承气下之,
诸老皆以为不可。十六日,六脉皆歇至。予诊其脉,独歇至卯酉二时,其余时刻平匀如旧。予曰卯酉为手、足 阴阳之应,此大肠与胃有积滞不行所致,当速泻之。争论不已。至十八日,遂作紫雪半斤。十九日早,紫雪成,
每用一匙头,以新汲井水化下,至二十日天未明,已服紫雪五两,神思稍安,腹满亦减。遂收起紫雪不与。二 十一日,大为小便闭作痛所苦,遂饮以萝卜子汁半茶钟,随手痛止,小便立通。二十二日,小腹满痛,不可扪摸,
神思不佳,遂以大黄、牵牛作丸,服至三百丸。至二十三日巳时,下大便,并通如烂鱼肠三碗许,臭恶可畏。
是日神思稍安,诊其脉不歇至矣。二十四日,腹大绞痛,殆不能胜者约一时许,腰胯沉重且坠,两时不出声,
不能言,泻下秽物如 油条者一尺余,肚中如烧,片时方定。至二十五日,神思渐安,夜间得睡。二十六日,渐能 出声言语。自初二日至此,并颗粒不曾入口,语言并不出声。至二十七日,方啜半盏稀粥者四次,似有生意。至 次月初四日方平安。其脉自呕吐至病安日,皆是平常弦大之脉,唯有中间数日歇至少异耳。至次年四月复行倒 仓法,方步履如初。
肠痈亦腹痛,但小便数似淋,脉滑数为异耳。(治法见肠痈本门。)
〔《肘》〕治小腹俱胀痛,短气欲死,或已绝。用乌梅二七枚,水五升,煮一沸,内大钱二七枚,煮取二 升半,强人可顿服;瘦人可分之再服。
〔海〕
当归丸
治三阴受邪,于心、脐、少三腹疼痛,气风等症。
四物汤(各半两) 防风 独活 全蝎(各五分) 续断(一两) 苦楝 玄胡(各七钱) 木香 丁香(各二钱 半) 茴香(一两,炒)
上为细末,酒糊丸,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五十丸,大效。
四物苦楝汤
四物汤(四两) 玄胡索 苦楝(各一两)
〔云〕治腹中搅痛不可忍。
玄胡索 当归 白芍 川芎 干姜(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又法 治证同前。
玄胡索 桂心(各半两) 当归(一两)
上为细末,热酒调下。
失笑散 治心腹痛欲死,百药不效,服此顿愈,(方见心痛。)
〔《经》〕治脾寒气发歇痛不可忍者。茱萸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