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甘草(生,三分) 小便数,加石膏(六分)
上 咀,作一服,水煎去渣,稍热服。忌酒、面、房事。
清凉饮子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舌干,自汗,大便结,小便数。
羌活梢(一钱) 柴胡梢(一钱) 升麻梢(四分) 防风梢(五分) 当归(六分) 甘草梢(一钱)
石膏(一钱半) 知母(酒制,一钱) 红花(少许) 防己(五分) 龙胆草(一钱半) 黄柏(一钱半)
桃仁(五个) 杏仁(五个) 生地(酒,五分) 黄 根(一钱) 黄芩(酒,一钱) 甘草(炙,一钱)
上,水二盏,酒一小盏,煎服。
甘露膏
治消渴,饮水极多,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又名兰香饮子。
石膏(二钱) 知母(一钱半) 甘草(生一钱,炙五分) 人参(五分) 防风根(一钱) 半夏(制,五分)
兰香(五分) 白豆蔻 连翘 桔梗 升麻(各五分)
上为末,水浸蒸饼丸;或捏剂作薄饼子,晒干,碎如米大。每用淡姜汤下二钱。
〔丹〕徐兄,年四十岁。口干,小便数。春末得之,夏来求治。诊其两手,左涩,右略数而 不弦。重取似大而稍有力,左稍沉略弱而不弦,然涩却多于右,喜两尺皆不甚起。此由饮食味 浓生热,谓之痰热。禁其浓味,宜降火以清金,抑肝以补脾。用三消丸十粒;左金、阿魏丸各五 粒,以姜汤吞下,一日六次。又以四物汤加参、术、陈皮、生甘草、五味子、麦门冬煎服,一日 三次,与丸药间服。一二日自觉清快,小便减三之二,口亦不干。止渴未除,头晕眼花,久坐 则腰疼,遂以摩腰膏治腰疼;仍以四物汤用参、 ,减川芎,加牛膝、五味子、炒柏、麦门冬 煎饮,调六一散服。及觉便多,遂去六一散,仍服丸药而安。黄连末,治消渴要药,加天花粉末,
人乳、生地黄汁、生藕汁二物为膏,入山药末搜和,以姜汁和,炼蜜为膏,徐徐挑于舌上,以 白汤少许送下,亦得。能食,加软石膏。
治消渴,以天花粉为末,用人乳汁、生韭汁煎膏,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食后服。
〔《肘》〕治消渴小便多者,煮栝蒌根汁饮之良。
〔世〕 治消渴无方可治者,用天花粉、大乌头炒,等分为细末,蒸饼丸。每服百丸,黑豆汤下。
以上四方,栝蒌根为君。《本草》云∶栝蒌根,主消渴,止小便,通月水、乳汁。夫既能止 小便,又能通月水,知其流湿润燥,治消渴之要药也。
〔《本》〕
千金地黄丸
治肾渴。
黄连(四两,为末) 生地(半斤,研取汁,连渣拌黄连末,和匀,晒干用)
上再为细末,炼蜜为丸。食后,麦门冬汤下五六十丸。
〔罗〕
黄连丸
治消渴饮水无度,小便频数。
黄连(净,半斤,用无灰好酒浸一宿,重汤蒸一伏时,取出晒干用)
上为细末,滴水丸。白汤下五七十丸。
又方 治卒消渴,小便多。捣黄连细末,蜜丸。服三四十丸。
麦门冬汤
治消渴,日夜饮水无度,饮下即溲。
麦门冬(去心) 黄连 冬瓜(各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八分,去渣温服。若冬瓜无干者,用新冬瓜肉三斤,去穣,分 作十二片,为十二服。每服用瓜一片,劈破水煎,日三服。
冬瓜饮子
治消渴能食而饮水多,小便如脂麸片,日夜无度。
冬瓜(一枚) 黄连(十两,为细末)
上先以冬瓜破开去穣,掺黄连末在内,却用顶盖定,于热灰中煨熟去皮,切细,烂研绞汁。
每服一盏至二盏,日三、夜一服。
〔《本》〕
三消丸
用好黄连治净为细末,不拘多少;切冬瓜肉研取自然汁,和成饼,阴干,
再为细末。用汁浸和,加至七次,即用冬瓜末为丸。每服三四十丸,以冬瓜汁煎大麦仁汤送下。
寻常渴止一服效。
以上五方,黄连、冬瓜为君。丹溪云∶冬瓜性走而急,久病与阴虚者忌之,又有黄连 为佐,用者审之。
〔《食》〕治消渴饮水不止,小便数。用田螺五升,水一斗,浸一宿,渴即饮之,每日一度 易水换螺为妙。
又方 以水煮取汁饮之,螺亦任吃。
〔子和〕治饮水百杯,尚犹未足,小便如砂,或如杏色。服此方三五日,小便大出,毒注下,
十日除根。
此方子和自云∶此重剂,试有验。
水银(四钱) 锡(二钱,同水银炒成砂子) 牡蛎 密陀僧 知母 紫菀 苦参 贝母(各一两)
黄丹(半两) 栝蒌根(半斤)
上为细末。男子用不生儿猪肚,妇人用 猪肚一个,纳药于内,以麻线缝之,用新瓦二片,
绳系一二遭,别用米一升,栝蒌根末半升,于新水内煮熟。取出放冷,不用米及栝蒌,只研猪肚 并肚中药末,烂和为丸。如硬,加蜜。食前米汤下三四十丸。(《三因方》无贝母。)
〔河〕
胡粉散
治大渴百方不痊者,亦治肾消。
黄丹 胡粉(各半两) 栝蒌根(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