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故命曰痈。
刘涓子云∶痈之痛,只在皮肤之上。又云∶痈发如火焚茅。初如黍米大,三两日如掌面大,
五七日如碗面
大,即易治。如肿冷发渴发逆,治之难愈。
帝曰∶何谓疽?岐伯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
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
刘涓子云∶疽发,或如小疖,触则彻心痛,四边微起如橘皮孔,色红赤不全变,脓水不甚出,
至七八日,疼闷喘急不止。又云∶始发肿高,五指忽平陷者,此内攻之候也。《精要》云∶生
疽处,不热不痛,低陷者,此为内发,难治必死。
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痈疽篇《精要》云∶
小按乃痛者,病势浅。大按乃痛者,病势深。此辨痈疽之法也。)
刘涓子云∶痈疽有三等,毒瓦斯浮浅属腑。(犹伤寒阳症。)毒瓦斯沉深属脏。(犹伤寒阴症。)
毒瓦斯猛烈,而行经络,或浅或深无定,五脏六腑,皆受五毒,难为调理,唯宜急切。(犹伤寒
两感于寒,难治。)于痈发诸处,不问虚实高肿起盛光泽疼痛,只在皮肤之上,热急胀满,
或有痒疼,别无恶候,初用温药平气,次用排脓发穴。
治痈所谓平气者,乃犀角饮之类,其方用犀角、连翘、漏芦、甘草、当归、肉桂,皆发表之
药也。所谓发穴者,乃棘针丈类,用皂角刺为君。甘草、川芎、乳香为佐使,亦托里之药也。然不
若洁古、东垣诸方,发表托里为稳当。
疽发诸处,不拘大小。(《精要》谓广一尺二尺曰疽者,非。)惟起在背,广一尺、二尺、
三尺,皮浓而紫黑高肿不常,内疼如锥刺,攻击满闷,应四肢重疼,前心亦痛。余处发犹可,唯虚
处及近筋骨处,若脓毒未溃,即伤烂筋骨肉损为疽者,属五脏毒瓦斯深沉,多气伏硬坚实,而不
宜缓慢治之,须内实五脏,外透皮肤,令软匀和即脓透。宜用内托实脏气之药,排脓匀气乃可,不
比痈之毒瓦斯浮浅也,毋作一类治之。
凡一切疮肿,始觉患起高肿,五七日忽平陷者,此是内攻之候也,急以内托散及内补汤药,
补填脏腑令实,最怕透膜,膜穿十无一生矣。痈之邪浅,其稽留壅遏,独在经脉之中,而专攻于
外。故初发时,自表便发热,
患处便如柁如盆高肿而痛甚者,纵欲下陷,缘正气内固,不肯受,故或便秘,或发渴发逆以拒之,
是以骨髓终不焦枯,五脏终不伤也。疽之邪深,其稽留壅遏,内连五脏,而不专攻于外,故身体
或无热,患处或不肿痛,甚者声嘶气脱,眼黑眼小,十指肿黑,如黑多死也。治之之法,痈之
初发,当以洁古法为主,表者散之,里者下之,火以灸之,药以敷之,脓未成者必消,脓已成者
速溃也。疽之初发,当以涓子法为主,补填脏腑令实,勿令下陷之邪蔓延,外以火灸,引邪透出,
使有穴归着而不乱,则可转死回生,变凶为吉。今世外科不分痈疽,一例宣热拔毒,外以五香
耗其气,内以大黄竭其血,终不能自悟其药之非,惜哉。
治痈疽初觉,肿结未成,可以消,\x散毒饮子\x。
黄 (二两) 甘草(炙) 天罗(生) 山药(炒) 鬼腰带叶(半两,生竹篱阴湿石岸
络石而生者好,络木者无用,其藤柔细,两叶相对,形生三角)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入酒三盏,同煎一二沸,去渣温服。
〔《精》〕\x神效托里散\x治痈、疽、发背,肠痈、奶痈、无名肿毒, 赤疼痛,憎寒发热,
不问老幼虚弱,并治之。
黄 (去芦) 忍冬藤叶(各五两) 当归(一两八钱) 粉草(炙,八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一盏半,煎至一盏,病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少顷再进,
留滓外敷。
〔《保》〕诸疮疡痛,色变黑紫者,\x回毒金银花汤\x。
金银花(并梗,二两) 黄 (四两) 甘草(一两)
上用酒一升,重汤煮三两时,去渣温服。
〔《本》〕\x黄 散\x
绵黄 (一两) 甘草(半两) 皂角刺(拣红紫者,锉,炒黄,一两)
上细末,每服二大钱,酒一盏,乳香一块,煎至七分,去渣服。
〔海〕黄 汤与四物相和,亦名托里汤,血气齐补也。
\x黄 四物汤\x
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芍药 甘草 生姜 当归 地黄 川芎 多加金银花煎服。
〔《本》〕\x内固黄 汤\x
绵黄 人参(各半两)
上细末,入真生龙脑一钱,研细,生藕汁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温热水下,加
至四十丸,日三服。
〔丹〕五八婶年六十岁,背上疮,脉洪大数,午后恶寒发热,食少。
连翘 黄 (生,二钱) 人参(二钱) 陈皮 茯苓 五分) 砂仁(三钱) 甘草(炙)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