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蒂 雄黄 矾石( )
上等分,为细末,少许吹入鼻中。
〔《脉》〕问曰∶妇人病经水适下,而发其汗,则郁冒不知人,何也?师曰∶经水下,故为里 虚。而发其汗,则表亦虚。此为表里俱虚,故令郁冒也。
〔垣〕妇人半产误用寒凉药有损论治法妇人分娩,及半产漏下,昏冒不省,瞑目无所知觉,盖 因血暴亡。此有形血去之后,则心神无所养。心与包络者,君火相火也,得血则安,亡血则危。火 上炽,故令人昏冒。火乘肺,瞑目不省人事,是阴血暴亡,不能镇抚也。故血已亏损,往往用滑 石、甘草、石膏之类,乃辛甘大寒之药,能泻气中之热,是血亏泻气,乃阴亏泻阳,使二者俱伤,反 为不足。虚劳之病,昏迷不省者,上焦心肺之热也。此无形之热,用寒凉之药驱令下行。岂不知上焦 之病,悉属于表,乃阴证也,汗之则愈。今反下之,幸免不死,暴亏气血,生命岂能久活?又不 知《内经》有云∶病气不足,宜补不宜泻。瞑目合眼之病,悉属于阴,宜汗不宜下。又不知伤寒 郁冒,得汗则愈,是禁用寒凉药也。分娩半产,本气不病,是暴去有形之血,亡血补血,又何疑焉。
补血则神昌,常时血下降亡,今当补而升举之,心得血则能养神不昏矣。血暴降下,是秋冬之令大 旺,今举而升之以助其阳,则目张神不昏迷矣。今立一方,补血养血,生血益阳。以补手足厥阴 之不足,以全生活血汤主之。
全生活血汤
诸阳既陷,何以知之,血下脱故也。
红花 蔓荆子 细辛(各五分) 生地(夏月倍加) 熟地(各一钱) 本 川芎(各一钱五分)
防风 羌活 独活 甘草(炙) 柴胡 葛根 归身(各二钱) 白芍药 升麻(各三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去渣,食前稍热服。
当归附子汤
治脐下冷痛,赤白带下。
当归(二分) 炒盐(三分) 蝎梢 升麻(各五钱) 甘草 柴胡(各七分) 黄柏(少许)
附子 干姜 良姜(各一钱)
上 咀,每服半两,水煎去渣,稍热服。或为细末,酒面糊丸亦可。
〔《斗》〕治妇人血风攻脑,痛旋闷绝,忽死倒地,不知人事者。用喝起草取其嫩心,不限多 少,阴干为末,以常酒服一大钱,不拘时候,其功大效。服之多达脑,盖善通顶门,今苍耳是也。
〔《大》〕治妊娠因外感风,如中风状,不知人。用熟艾为末,醋炒令极热,乘热以绢帛裹熨 脐下,良久开省。
奔豚气上冲咽喉,发作亦似死状,往来寒热是也。(治见积聚。)
卒中仆地,半身不遂者,为中风。(治见中风。)
卒中仆地,口吐涎沫者,为癫痫。(治见癫痫。)
运气郁冒有二∶ 其一属热。经云∶少阴之复,郁冒不知人,恶寒振栗。又云∶少阳所至为瞀昧。又云∶诸热瞀 ,
皆属于火。治以咸寒是也。
其二属寒。经云∶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郁冒,蒙昧心痛。又太阳司天,与太阳之复,皆 病善悲眩仆。又阳明司天之政,四之气,寒雨降,病眩仆。治以甘热是也。
〔《山》〕中恶客忤卒死者,灸脐中百壮,以皂角末搐鼻,或研韭汁灌耳中。
〔仲〕救卒死。
韭根 乌梅(二七个) 吴茱萸(半升炒)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之,以病栉内中三沸,栉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去滓,分饮之。
救卒死方
雄鸡冠割取血,以管吹纳鼻中。猪脂如鸡子大,苦酒一升,煮沸灌喉中。鸡肝及血涂面上,
以灰围四旁立起。大豆二七粒,以鸡子白并酒和,尽吞之。
救卒死而壮热者,方用矾石半斤,以水一斗半煮消,以浸脚令没踝。
〔世〕惊怖死者,以温酒灌之。
〔丹〕痰中后,心下迷闷汪洋,食少倦怠。
白术(二钱半) 川芎(半钱) 苍术 半夏 茯苓(各一钱) 姜(三片) 水煎服。
四六嫂,因食生菜青梅,痰发昏冒不知人,口渴脉滑,今已能言,但说心下痞痛乏力。
陈皮 白术(各一钱) 苍术(半钱) 滑石(一钱半) 木香(三分) 甘草(炙,些少)
半夏(七分半) 水煎服。
妇人三十余岁,因产后能食,半月后,忽头晕仆不知人,醒后至今食少。
白术(二钱) 川芎 黄芩 茯苓(各一钱) 姜(三片)
上煎取三之一,下保和丸三十粒。
〔《本》〕世言气中者,虽不见于方书,然暴喜伤阳,暴怒伤阴,忧愁拂意,气多厥逆,往 往多得此疾,便觉涎潮昏塞,牙关紧急。若概作中风候用药,非止不相当,多致杀人。元 庚午,
母氏亲遭此祸,至今饮恨。母氏平时食素,气血羸弱,因先子捐馆忧恼,忽一日气厥,牙禁涎潮,
一里医便作中风,以大通丸三粒下之,大下数行,一夕卒,予尝痛恨。每见此症,急化苏合香丸 灌之便醒,然后随其寒热虚实而调理之,无不愈者。
经云∶无故而喑,脉来乍大乍小、乍短乍长者为祟,滑者鬼疰,紧而急者遁尸。
〔《素》〕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