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极轻淡之方而愈,此乃其病本有专治之方,从前皆系误治。
忽遇对症之药,自然应手而痊也。



<目录>卷下\治法

<篇名>愈病有日期论

属性:治病之法,自当欲其速愈。世之论者,皆以为治早而药中病,则愈速,治缓而药不中病
,则
愈迟;此常民。然亦有不论治之迟早,而愈期有一定者。《内经》脏气法时论云∶夫邪气之
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其
他言病愈之期不一。《伤寒论》云∶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又云∶风家表
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此皆宜静养调摄以待之,不可乱投药石。若以其不愈,或多方以
取效,或更用重剂以希功,即使不误,药力胜而元气反伤。更或有不对症之药,不惟无益,
反有大害,此所宜知也。况本源之病,必待其精神渐复。精民有骤长之理?至于外科,则起
发成脓,生肌收口,亦如痘症,有一定之日期。治之而误,固有迁延生变者。若欲强之有速
效,则如揠苗助长,其害有不可胜言者。乃病家、医家,皆不知之。医者投药不效,自疑为
未当;又以别方试之,不知前方实无所害,特时未至耳。乃反误试诸药,愈换而病愈重。病
家以医者久而不效,更换他医。他医遍阅前方,知其不效,亦复更换他药,愈治愈远。由是
断断不死之病,亦不救矣。此皆由不知病愈有日期之故也。夫病家不足责,为医者岂可不知
,而轻以人尝试乎?若医者审知之,而病家必责我以近效,则当明告之故,决定所愈之期。
倘或不信,必欲医者另立良方,则以和平轻淡之药,姑以应病者之求,待其自愈。如更不信
,则力辞之,断不可徇人情而至于人如此。则病家一时或反怨谤,以后其言果验,则亦知我
识高而品崇矣。



<目录>卷下\治法

<篇名>治人必考其验否论

属性:天下之事,惟以口舌争,而无从考其信否者,则是非难定。若夫医则有效验之可征,知
之最
易。而为医者,自审其工拙亦最易。然而世之择医者与为医者,皆愦愦而莫之辨,何也?古
人用药,苟非宿病痼疾,其效甚速。《内经》云∶一剂知,二剂已。又云∶复杯而卧。《伤
寒论》云∶一服愈者,不必尽剂。可见古人审病精而用药当,未有不一二剂而效者。故治病之
法,必宜先立医案,指为何病,所本何方,方中用某药专治某症,其论说本之何书。服此药
后,于何时减去所患之何病;倘或不验,必求所以不验之故,而更思必效之法。或所期之效
不应,反有他效,必求其所以致他效之故;又或反增他症,或病反重,则必求所以致害之故
。而自痛惩焉。更复博考医书,期于必愈而止。若其病本不能速效,或其病只可小效,或竟
不可治,亦必预立医案,明着其说,然后立方,不得冒昧施治。如此自考,自然有过必知,
加以渚心好学,其道日进矣。今之医者,事事反此,惟记方数首,择时这药数种,不论何病
何证,总以此塞责,偶尔得效,自以为功;其或无效,或至于死,亦诿于病势之常,病家亦
相循为固然,全不一怪。间有病家于未服药之前,问医者服此药之后,效验若何,医者答云
∶且看服后何如,岂有预期之理?病家亦唯唯自以为失言,何其愚也!若医者能以此法自考,
必成良医;病家以此法考医者,必不为庸医之所误,两有所益也。



<目录>卷下\治法

<篇名>防微论

属性: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
成而
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伤寒论》序云∶时气不和,盒饭早言,寻其
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治之,罕有不愈?患人忍之,数日乃说,邪气入脏,则难可制。昔扁
鹊齐桓公,云病在腠理,三见之后,则已入脏,不可治疗而逃矣。历圣相传,如同一辙。盖
病之始入,风寒既浅,气血脏腑未伤,自然治之甚易;至于邪气深入,则邪气与正气相乱,
欲攻邪则碍正;欲扶正则助邪,即使邪渐去,而正气已不支矣。若夫得病之后,更或劳动感
风,伤气伤食,谓之病后加病,尤极危殆。所以人之患病,在客馆道途得者,往往难治。非
所得之平凡独重也,乃既病之后,不能如在家之安适,而及早治之;又复劳动感冒,致病深
入而难治也。故凡人少有不适,必当实时调治,断不可忽为小病,以致渐深;更不可勉强支
持,使病更增,以贻无穷之害。此则凡人所当深省,而医者亦必询明其得病之故,更加意体
察也。



<目录>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