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涨上方者是也。其原起于本草。盖古之圣人,辨药物之性,则必着其功用,如逐风、逐寒、解
毒、定痛之类。凡人所患之症,上一二端,则以一药治之,药专则力浓,自有奇效。若病兼
数症,则必合数药而成方。至后世药品日增,单方日多,有效有不效矣。若夫外内之感,其
中自有传变之道,虚实之殊,久暂之别,深浅之分。及夫人性各殊,天时各异,此非守经达
权者不能治。若皆以单方治之,则药性专而无制,偏而不醇,有利必有害。故医者不可以此
尝试,此经方之所以为贵也。然参考以广识见,且为急救之备;或为专攻之法,是亦不可不
知者也。



<目录>卷上\方药

<篇名>禁方论

属性:天地有好生之德,圣人有大公之心,立方以治病,使天下共知这,岂非天地圣人之至愿

之高下,以为效验,故或用之而愈,或用之而反害,变化无定,此大公之法也。若禁方者,
义有所不解,机有所莫测。其传也,往往出于奇人隐士,仙佛鬼神,其遇之也甚难,则爱护
之必至。若轻以授人,必生轻易之心,所以方家往往爱惜,此乃人之情也。一则恐发天地之
机也。禁方之药,其制法必奇,其配合必巧,穷阴阳之柄,窥造化之机,其修合必虔诚敬慎
,少犯禁忌,则药无验。若轻以示人,则气泄而有不神,此又阴阳之理也。《灵枢》禁服篇
∶黄帝谓雷公曰∶此先师这所禁,割臂歃血之盟也。故黄帝有兰台之藏,长桑君有无泄之戒
,古圣皆然。若夫诡诈之人,专欲图利,托名禁方,欺世惑众。更有修炼热药,长欲导淫,
名为养生,实速其死。此乃江湖恶习,圣人之所以诛也。又有古之禁方,传之已广,加载医
书中,与经方并垂,有识者自能择之也。



<目录>卷上\方药

<篇名>古今方剂大小论

属性:今人以古人气体充实,故方剂分两甚重,此无稽之说也。自三代至汉、晋,升斗权衡,
异同,以今较之,不过十分之二。(余亲见汉时,有六升铜量,容今之一升二合。)如桂枝汤
,伤寒大大剂也。桂枝、芍药各三两,甘草二两,共八两为一剂。在今只一两六钱,又分三
服,则一服不过五钱三仞零。他方有药品多者,亦不过倍之而已。况古时之药,医者自备,
俱用鲜者,分两以鲜者为准,干则折算。如半夏、麦冬之类,皆生大而干小。至附子,则野
生者甚小,后人种之乃肥大,皆有确证。今人每方必十余味每味三四钱,则一剂重一三两矣
。更有熟地用至四两一剂者,尤属可怪。古丸药如乌梅丸,每服如桐子大十丸,今秤不过二
三分,今则用三四钱至七八钱矣。古末药用方寸经匕,不过今之六七分,今服三四钱矣。古
人用药,分两未尝从重。(《周礼・遗人》凡万民之食,食者人四 ,六斗四升曰 ,四 共
二石五斗六升,为人一月之食,则每日食八升有余矣。盖一升只二合也。)二十年来,时医误
阅古方,增重分两,此风日炽。即使对病,无气不胜药力,亦必有害,况更与病相反,害不
尤速乎?既不考古,又无师授,无怪乎其动成笑柄也。



<目录>卷上\方药

<篇名>药误不即死论

属性:古人治法,无一方不对病,无一药不对病。如是而病犹不愈,此乃病本不可愈,非医之咎也
。后世医失其传,病之名亦不能知,宜其胸中毫无所主也。凡一病有一病之名,如中风,总
名也。其类有偏枯、痿痹、风痱、历节之殊,而诸症之中,又各有数症,各有定名,各有主
方。又如水肿,总名也。其类有皮水、正水、石水、风水之殊,而诸症又各有数症,各有定
名,各有主方。凡病尽然。医者必能实指其何名,遵古人所主何方,加减何药,自有法度可
循。乃不论何病,总以阴虚阳虚等笼之谈概之,而试以笼统不切之药。然亦竟有愈者。或其病
本轻,适欲自愈。或偶有一二对症之药,亦奏小效。皆属误治。其得免于杀人之名者,何也
?盖杀人之药,必大毒,如砒鸠之类,或大热大寒,峻厉之品。又适与病相反,服后立见其
危。若寻常之品,不过不能愈病,或反增他病耳,不即死也,久而病气自退,正气自复,无
不愈者。间有迁延日久,或隐受其害而死。更或屡换庸医,遍试诸药,久而病气益深,元
气竭亦死。又有初因误治,变成他病,展转而死。又有始服有小效,久服太过,反增他病而
死。盖日日诊视,小效则以为可愈,小剧又以为难治,并无误治之形,确有误治之实。病家
以为病久不痊,自然不起,非医之咎,因其不即死,而不之罪。其实则真杀之而不觉也。若
夫误投峻厉相反之药,服后显然为害,此其杀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