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34-医学摘粹-第72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眩晕提纲〕 眩因痰饮与肝风,或火或虚病亦同,辨证立方均得法,一投药饵便成功。

二陈加味汤
(证附) 专属肝风眩晕时,苓甘陈夏喜兼施,防麻玉竹钩藤入,加味煎汤效更奇。


二陈加味汤
(证附 二陈汤见上) 眩晕如因痰饮生,二陈主治患能平,倍加半夏还兼泽 ,火盛元芩入更精。


一味鹿茸酒
(证附) 珠生顶上号斑龙,头眩因虚用此茸,好酒煎汤加麝饮,一杯灵药 快浇胸。


一味大黄散
(证附) 大黄研末用茶调,好似金茎露降霄,眩晕确知因火得,一杯入腹热全消。

【目录】杂病证方歌括\里证类【篇名】痰饮属性:〔痰饮提纲〕 胸中痰饮有由成,此病多因肺肾生,气水停留全不化,偶增喘嗽令人惊。

小半夏加茯苓汤
(证附) 痰饮停留胀满时,法宜姜夏茯苓施,填胸浊气全能治,用药无多效出奇。


姜苓半夏汤
(证同上 方见心腹痛)


小青龙证
(方见伤寒) 内停痰饮病非轻,咳嗽还兼喘逆生,此证须将何药治,小青龙用患能平。


射干麻黄汤
(证附) 麻黄达表可驱寒,紫菀款冬并射干,半夏更兼姜细味,因痰喘嗽治能安。


桂苓甘术汤
(证附) 水饮停留化作痰,治须术桂合苓甘,扶阳去湿惟求本,立法谁将奥义谙。


真武证
(方见伤寒) 肾阳不化水停时,上泛为痰势甚危,治法务当求病本,汤煎真武总相宜。


十枣汤
(方见伤寒) 水饮如停脏腑中,上居胸膈速宜攻,泄其气分真良法,十枣汤投大有功。


猪苓证
(方见伤寒) 积饮如停脐腹时,泄从水道法尤奇,猪苓汤用真神妙,奥义精微世莫知。


五苓证
(方见伤寒) 胸内素多水饮停,浸淫渐入络兼经,泄从汗孔须何药,对证偏宜用五苓。


瓜蒂证
(方见伤寒) 腹中痰饮有多端,在胃停留入食难,吐法须将瓜蒂用,一经服后遽然安。

【目录】杂病证方歌括\里证类【篇名】咳嗽属性:〔咳嗽提纲〕 欲知咳嗽所由生,外感内伤辨要清,寒热实虚全识定,立方对证始能精。

二陈加苏叶杏仁贝母汤
(证附) 外感如须温散时,二陈汤用却能医,再加杏贝兼苏叶,去湿除 风治嗽宜。


小青龙证 小柴胡证
(二方俱见伤寒) 内停水饮郁难行,一感风寒嗽便生,汤用青龙温散妙,

柴胡清解患能平。

小建中证
(方见伤寒) 内伤咳嗽病难安,气血虚时并有寒,汤用建中原可治,补脾解表更舒肝。


麦门冬汤
(证附) 火逆伤津嗽病深,麦冬半夏共人参,再加粳米兼甘草,补气除邪更助阴。


千金麦门冬证
或感风寒或内伤,热多乘肺势难当,有时咳带痰中血,病重尤宜用此方。


千金麦门冬汤
柏桑二叶可同煎,夏杏生姜紫菀全,再入地黄兼麦桔,火多咳嗽定能痊。

【目录】杂病证方歌括\里证类【篇名】喘促属性:〔喘促提纲〕 风寒水饮喘由生,肺肾不交病亦成,或实或 虚或各半,总宜临证辨分明。

小青龙证
(方见伤寒) 风寒外感解无从,实喘旋生气上冲,此证须将何药治,妙方惟有小 青龙。


射干麻黄汤
(证附) 外感风寒实喘时,治宜紫菀款冬施,麻干细味兼姜夏,表里宣通效出奇。


姜苓半夏证
(方见痰饮) 水饮停留势甚狂,酿成实喘不安康,驱除寒湿须何药,宜用姜苓半夏 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
(证附) 实喘如因水饮停,生姜行气且通经,降冲半夏攻尤妙,去湿还宜加茯苓。


真武证
(方见伤寒) 如逢虚喘要详参,肺肾不交水化痰,真武汤煎原可治,方中精义有谁谙。


六君子加味证
(方见疟疾) 半实半虚有湿寒,居然喘促未能安,六君子用真神妙,加入生姜治 不难。


麦门冬证
(方见咳嗽) 半实半虚火逆升,病加喘促力难胜,麦冬汤用真神妙,补泄兼施是上乘。

【目录】杂病证方歌括\里证类【篇名】哮证属性:〔哮证提纲〕 肺脏留饮合凝寒,关隘不通呼吸难,此病已成哮喘证,治宜圣济射干丸。

圣济射干丸
皂荚偕同郁李仁,射干贝母共苓陈,再加百部兼姜夏,五味款冬合细辛。

【目录】杂病证方歌括\里证类【篇名】肺痈属性:〔肺痈提纲〕 内热郁蒸外感乘,居然喘促嗽弥增,口干咽燥原非渴,少饮旋惊液沸腾。

苏叶橘甘桔汤
(证附) 苏杏姜甘共橘皮,茯苓桔贝要兼施,肺痈初起当先服,去湿除风用最宜。


二白散
(证附) 巴豆去皮捣作脂,再加桔贝共研时,调和此散煎汤饮,肺里脓成吐泄宜。


葶苈大枣泻肺汤
(证附) 用水先熬大枣汤,丹煎葶苈一杯尝,肺中作病成痈后,下尽脓痰是妙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