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备,无病不疗,洵为医
林之至宝。但注《伤寒》者,不下百余家,纷纷聚讼,互相抵牾,抑且篇章次第,任意倒乱,致令阅者
心迷目眩,莫得适从。余读徐氏《伤寒类方》,见其从流溯源,芟除一切葛藤,颇觉精简可取,但彼就
方分类,而表、里、寒、热、虚、实并未分焉。余留心《伤寒》十余年,朝夕揣摩,颇有心得,因手辑
一编,卷首仍按照黄氏所着《伤寒悬解》,将六经纲领厘清,某经应现某证,某证应用某方,条分缕晰,
令人一目了然。后因分为十六证,按证类方,将表、里、寒、热、虚、实之专证、兼证,分类列清,一类
之中,先论证,后列方,并节录黄氏方解,务求明白简当,俾后之读《伤寒》者,按经认证,按证寻方,
头头是道,庶无望洋兴叹之虞矣。
\x光绪二十一年岁在乙未二月六日云阁氏自叙\x



<目录>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六经提纲

<篇名>太阳经提纲

属性: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
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
数七,阴数六也。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
皮肤,热在骨髓也。
按太阳以寒水主令,外在皮毛,卫护周身,为六经之纲领,故其脉浮。一被风寒,则皮毛闭塞,此
经先病。其经起两目之内 ,自头下项,行身之背,挟脊抵腰,由外踝而走小指。风寒外束,经脉不舒,
故头项、腰脊、骨筋疼痛,其脉连于督脉之风府穴,在头后,其窍常开,风寒伤人,皆由风府之穴入,
传之太阳。肝司营血,行于经络;肺司卫气,行于皮毛;而皆统于太阳。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感
伤,太阳所以病也。
按太阳本病中风,以桂枝汤主之。伤寒以麻黄汤主之。风寒两感,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
一汤主之。中风而内有火郁,以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伤寒而内有水郁,以小青龙汤主之。
表已解而内燥,以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表未解而里湿,以五苓散,茯苓甘草汤主之表退而热结血分,以桃核
承气汤、抵当汤、丸主之。



<目录>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六经提纲

<篇名>太阳经坏病提纲

属性: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
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先本下之,
而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按太阳病三日经尽,发汗、吐、下、温针诸法仍然不解,此非入阳明之府,即入太阴之脏,是为
太阳坏病。是缘下汗补泄,治法错误而然。盖阳盛而亡其阴,则入于腑;阴盛而亡其阳,则入于脏。虽
太阳表证未解,然不可作太阳病治。相其脉证,知其所犯何逆,随证治之可也。
按太阳坏病,入阳明去路∶表寒未解,而内有火郁,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表解而内燥,
以人参石膏汤主之。表解而里热,以调胃承气汤主之。入太阴去路∶表未解而里湿,以五苓散主之。表
解而里阳虚,以甘草干姜汤主之。表解而里阴虚,以芍药甘草汤主之。表未解而里寒急,先以四逆汤主
之,后以桂枝汤主之。表未解而里虚,以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主之。表未解而里热,以葛根黄
芩黄连汤主之。表未解而里寒,以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表未解而里实,以桂枝加
浓朴杏仁汤主之。表解而里湿,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表虚而里实,以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
参汤主之。里实而宜吐,以栀子浓朴汤栀子干姜汤,栀子香豉汤,栀子甘草汤,栀子生姜汤,随证主
之。入少阴去路∶表虚汗漏,以桂枝加附子汤主之。里虚恶寒,以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里寒有湿,以茯
苓白术桂枝甘草汤主之。里寒有水,以真武汤主之。里虚亡阳,以桂枝甘草汤主之。里寒欲作奔豚,
以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里虚亡阳惊狂,以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主之。里虚亡阳
烦躁,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表解而里阳虚,以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主之。



<目录>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六经提纲

<篇名>太阳经坏病结胸痞证提纲

属性: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按卫气为阳,风伤卫者,病发于阳也。卫伤则遏逼营血,而生